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4.1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制造业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2.1 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制造业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1 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制造业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制造业信贷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16-20页 |
2.2.1 银行——客户关系理论 | 第17页 |
2.2.2 金融脆弱性理论 | 第17-19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4 信用论 | 第19-20页 |
2.3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3页 |
2.3.1 5C信用评价理论 | 第20-21页 |
2.3.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制造业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3-36页 |
3.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3.2 商业银行发展制造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2.1 信贷业务竞争激烈,业务同质化严重 | 第27-28页 |
3.2.2 不良贷款率高,银行信贷风险大 | 第28-30页 |
3.2.3 风险结构不合理,信贷风险内生 | 第30-31页 |
3.3 商业银行发展制造业信贷业务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31-36页 |
3.3.1 内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制造企业的发展 | 第31-32页 |
3.3.2 制造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特点 | 第32-34页 |
3.3.3 银行业系统内部环境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4章 基于A银行的案例分析 | 第36-53页 |
4.1 A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第36-42页 |
4.1.1 盐城市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A银行概况 | 第36-37页 |
4.1.2 A银行按行业划分的贷款结构及贷款质量 | 第37-38页 |
4.1.3 A银行与其他银行为制造业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比较 | 第38-41页 |
4.1.4 A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在制造业不良贷款率的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4.2 A银行控制制造业信贷风险具体措施 | 第42-49页 |
4.2.1 信贷客户的有效筛选 | 第42-43页 |
4.2.2 构建专业化的融资方案 | 第43-45页 |
4.2.3 设立严格的内控机制与贷款审批流程 | 第45-49页 |
4.3 A银行成功防范制造业信贷风险的原因 | 第49-53页 |
4.3.1 银企信息处理方面 | 第50页 |
4.3.2 信贷流程风险管理方面 | 第50-51页 |
4.3.3 对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方面 | 第51-53页 |
第5章 对我国商业银行制造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53-57页 |
5.1 实施客户综合开发模式 | 第53-54页 |
5.1.1 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发展客户 | 第53页 |
5.1.2 挖掘区域经济信息发展客户 | 第53-54页 |
5.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 第54-55页 |
5.2.1 构建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 第54页 |
5.2.2 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创新担保方式 | 第54页 |
5.2.3 制定个性化的信贷方案,实施差异化竞争 | 第54-55页 |
5.3 成立信贷风险管理专业团队 | 第55-57页 |
5.3.1 打造专门针对制造业企业的营销团队 | 第55页 |
5.3.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