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粮食储藏与通风控制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粮食储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储粮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储粮通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4 模型预测控制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论文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 论文章节与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储粮通风控制系统实验研究平台 | 第23-36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系统平台整体结构与功能 | 第23-25页 |
2.2.1 储粮通风控制系统组成 | 第23-24页 |
2.2.2 储粮通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2.3 系统平台软硬件设计 | 第25-33页 |
2.3.1 人工气候室 | 第25-27页 |
2.3.2 通风系统 | 第27-28页 |
2.3.3 无线传感器网络粮情检测系统 | 第28-32页 |
2.3.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32-33页 |
2.4 系统平台测试与实验 | 第33-34页 |
2.4.1 粮食通风均匀性测试实验 | 第33-34页 |
2.4.2 传感器节点精度测试实验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储粮通风传质传热机理数学模型 | 第36-61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储粮通风传质传热机理数学模型 | 第37-44页 |
3.2.1 储粮机械通风传质传热机理分析 | 第37-38页 |
3.2.2 模型假设 | 第38页 |
3.2.3 温湿度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38-41页 |
3.2.4 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41-44页 |
3.3 模型验证实验 | 第44-46页 |
3.3.1 调质 | 第44页 |
3.3.2 实验 | 第44-46页 |
3.4 模型模拟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3.4.1 模型模拟结果 | 第46-47页 |
3.4.2 实验结果 | 第47页 |
3.4.3 粮堆内湿热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 第47-48页 |
3.4.4 模型模拟精确度分析 | 第48-52页 |
3.5 数学模型的应用分析 | 第52-59页 |
3.5.1 储粮通风时长计算 | 第53-58页 |
3.5.2 储粮通风过程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 第58-59页 |
3.5.3 基于模型预测的储粮通风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 第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储粮机械通风过程集中参数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 第61-89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储粮机械通风过程集中参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第61-74页 |
4.2.1 控制问题描述 | 第61-64页 |
4.2.2 预测模型 | 第64页 |
4.2.3 优化目标函数 | 第64-71页 |
4.2.4 控制器设计 | 第71-74页 |
4.3 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 第74-83页 |
4.3.1 对象描述与参数确定 | 第74-77页 |
4.3.2 仿真结果与讨论分析 | 第77-83页 |
4.4 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 第83-86页 |
4.4.1 对象描述 | 第83-84页 |
4.4.2 实验结果 | 第84-85页 |
4.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5-86页 |
4.5 控制方法应用分析 | 第86-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基于多模型的储粮机械通风过程分布参数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 第89-117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基于多模型的储粮机械通风过程分布参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第89-97页 |
5.2.1 控制问题转化 | 第89-91页 |
5.2.2 预测模型 | 第91页 |
5.2.3 优化目标函数 | 第91-93页 |
5.2.4 模型切换策略 | 第93-95页 |
5.2.5 控制器设计 | 第95-97页 |
5.3 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 第97-109页 |
5.3.1 对象描述与参数确定 | 第97-99页 |
5.3.2 仿真结果与讨论分析 | 第99-109页 |
5.4 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 第109-113页 |
5.4.1 对象描述 | 第109页 |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109-113页 |
5.5 控制方法应用分析 | 第113-11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6.1 本文工作与创新点总结 | 第117-118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个人简历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