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芳基乙酮和二芳基乙酮的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学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5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多样性导向合成概述第15-27页
        1.2.1 多样性导向合成第15-17页
        1.2.2 多样性导向合成的构建策略第17-25页
        1.2.3 有机合成方法学在多样性导向合成中的作用第25-27页
    1.3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单元反应第27-44页
        1.3.1 过渡金属催化的Csp~2-Csp~3碳碳键交叉偶联反应第27-33页
        1.3.2 过渡金属催化的C(C=O)-Csp~3碳碳键活化反应第33-44页
    1.4 课题设计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第二章 基于芳基乙酮作为亚甲基给体构建二芳基甲烷第55-78页
    2.1 课题的提出第55-6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62-68页
        2.2.1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62-63页
        2.2.2 反应底物普适性考察第63-64页
        2.2.3 反应机理研究第64-67页
        2.2.4 一锅法交叉偶联反应研究第67-68页
    2.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2.4 实验部分第69页
        2.4.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69页
        2.4.2 目标产物二芳基甲烷的合成步骤及通用方法第69页
    2.5 化合物波谱数据第69-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第三章 基于芳基乙酮作为潜在羰基给体构建二芳基甲酮第78-110页
    3.1 引言第78-87页
        3.1.1 有机金属试剂与亲电子酸衍生物之间的交叉偶联第79-82页
        3.1.2 酰基阴离子等价物与亲电试剂极性反转的交叉偶联第82-83页
        3.1.3 CO参与的羰化偶联第83-85页
        3.1.4 芳基卤代烃与芳醛及其衍生物的交叉偶联第85-8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87-95页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87-89页
        3.2.2 反应底物普适性考察第89-91页
        3.2.3 反应机理研究第91-94页
        3.2.4 本方法学的合成应用研究:抗炎药Ketoprofen的合成第94-95页
    3.3 本章小结第95-96页
    3.4 实验部分第96页
        3.4.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96页
        3.4.2 目标产物二芳基甲酮的合成步骤及通用方法第96页
    3.5 化合物波谱数据第96-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第四章 基于二芳基乙酮C(C=O)-C键活化的化学选择性转换第110-145页
    4.1 引言第110-117页
        4.1.1 化学选择性转换反应第111-117页
    4.2 化学选择性氧化裂解生成芳基甲酸的结果与讨论第117-122页
        4.2.1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117-119页
        4.2.2 反应底物普适性考察第119-122页
        4.2.3 放大量应用研究第122页
    4.3 化学选择性氧化重排脱羧生成二芳基甲酮的结果与讨论第122-131页
        4.3.1 反应条件优化第122-124页
        4.3.2 反应底物普适性拓展第124-125页
        4.3.3 本方法学合成应用研究:抗炎药Ketoprofen的合成第125-126页
        4.3.4 反应机理研究第126-131页
    4.4 本章小结第131页
    4.5 实验部分第131-133页
        4.5.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131-132页
        4.5.2 反应原料的合成步骤及结构表征第132-133页
        4.5.3 关键中间体Ⅳ-48的合成步骤及结构表征第133页
        4.5.4 化学选择性氧化裂解生成芳基甲酸类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133页
        4.5.5 化学选择性氧化重排脱羧生成二芳基甲酮的合成步骤第133页
    4.6 化合物波谱数据第133-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5页
第五章 多芳基取代吡咯酮的合成及其诱导发光性质研究第145-182页
    5.1 引言第145-152页
        5.1.1 β,γ-不饱和吡咯酮的合成方法第146-147页
        5.1.2 二芳基乙酮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第147-152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52-164页
        5.2.1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152-154页
        5.2.2 反应底物普适性考察第154-156页
        5.2.3 放大量应用研究第156页
        5.2.4 反应机理研究第156-158页
        5.2.5 两锅两步法合成五芳基取代的1H-吡咯-2(3H)-酮研究第158-159页
        5.2.6 多芳基取代的吡咯酮类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研究第159-164页
    5.3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5.4 实验部分第165-166页
        5.4.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65页
        5.4.2 反应原料的合成步骤及结构表征第165-166页
        5.4.3 多芳基取代的1H-吡咯-2(3H)-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步骤第166页
    5.5 化合物波谱数据第166-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82-189页
附录Ⅰ: 关键中间体及部分目标化合物谱图第189-203页
附录Ⅱ: 部分化合物的晶体数据第203-206页
附录Ⅲ: 论文中使用的简写符号说明第206-207页
附录Ⅳ: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207-208页
致谢第208-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筝网教学研究
下一篇:淮安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淮安市区六所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