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基于教材层面对活动设计的文本分析研究 | 第11页 |
2. “活动设计”的编写理念研究 | 第11-12页 |
3. “活动设计”运用于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 | 第12页 |
4. “活动设计”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 | 第12页 |
5. “活动设计”的运用策略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材中“活动设计”的界定及类型分析 | 第15-24页 |
(一) 思想政治教材中“活动设计”的界定 | 第15-17页 |
1. 思想政治教材中“活动设计”的涵义 | 第15-16页 |
2. “活动设计”在教材中的分布位置及数量统计 | 第16-17页 |
(二) 思想政治教材中“活动设计”的类型分析 | 第17-24页 |
1. 知识目标侧重型 | 第17-19页 |
2. 能力目标凸显型 | 第19-21页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向型 | 第21-24页 |
二. “活动设计”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一) “活动设计”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 第24-27页 |
1. “活动设计”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整体运用情况 | 第24-25页 |
2.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活动设计”的特殊表现 | 第25-27页 |
(二) “活动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 第27-31页 |
1. 教师对“活动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8-29页 |
2. 教师对“活动设计”运用不充分 | 第29-30页 |
3. 教师实施“活动设计”的效果不理想 | 第30-31页 |
三. “活动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31-36页 |
(一) 教师个人素质影响“活动设计”的有效运用 | 第31-32页 |
1. 相对滞后的课程理念制约教师新教材观的养成 | 第31页 |
2. 薄弱的教材驾驭能力影响教师处理“活动设计”的方式 | 第31-32页 |
3. 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凸显“活动设计”的趣味性 | 第32页 |
(二) “活动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影响其自身的顺利实施 | 第32-33页 |
1. 素材陈旧 | 第32-33页 |
2. 操作性不强 | 第33页 |
3. 脱离现实生活 | 第33页 |
(三) 现存客观因素对教师运用“活动设计”的制约 | 第33-36页 |
1. 时间的稀缺性压缩了师生运用“活动设计”的时间和精力 | 第34页 |
2. 业已形成的学科偏见降低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 | 第34页 |
3. 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的匮乏制约“活动设计”的有效开展 | 第34-36页 |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材中“活动设计”运用效率的对应策略 | 第36-47页 |
(一) 转变观念:“活动设计”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 | 第36-41页 |
1. 教师要树立新教材观,重视“活动设计”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 | 第36-39页 |
2. 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着力挖掘“活动设计”的思想内涵 | 第39-40页 |
3. 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合理优化“活动设计”的内容及形式 | 第40-41页 |
(二) 灵活处理:“活动设计”产生效用的必要条件 | 第41-43页 |
1. 学生自学用好知识目标型活动设计 | 第41-42页 |
2. 重难点突破侧重能力目标型活动设计 | 第42页 |
3. 情感升华着力情感目标型活动设计 | 第42-43页 |
(三) 注重反馈:检测“活动设计”实施效果的应然之举 | 第43-47页 |
1. 课堂反馈注重主要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 第43-44页 |
2. 作业反馈注重基本能力的提升 | 第44-45页 |
3. 实践活动反馈注重综合素质的拓展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