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言语行为理论 | 第13-14页 |
二、英语教师话语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类型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一) 寒暄语的定义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二) 指令语的定义和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 提问语的定义和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四) 反馈语的定义和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1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2页 |
四、数据收集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教师课堂话语语用功能分析 | 第24-37页 |
一、教师课堂寒暄语话语功能分析 | 第25-27页 |
(一) 寒暄语是缺乏的 | 第25-27页 |
(二) 寒暄语缺乏的原因分析 | 第27页 |
二、教师课堂指令语话语功能分析 | 第27-30页 |
(一) 指令语是机械的 | 第28-30页 |
(二) 指令语机械化的原因分析 | 第30页 |
三、教师课堂提问语话语功能分析 | 第30-33页 |
(一) 提问语是封闭的 | 第31-32页 |
(二) 参考性问题较少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四、教师课堂反馈语话语功能分析 | 第33-37页 |
(一) 反馈语是笼统的 | 第34-36页 |
(二) 反馈语笼统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基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 第37-40页 |
一、恰当地使用寒暄语 | 第37页 |
二、委婉地使用指令语 | 第37-38页 |
三、改善提问方式 | 第38-39页 |
四、丰富反馈话语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0-42页 |
一、主要研究发现 | 第40页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112页 |
附录A:教师1,张*约,性别男,教龄1年,温州南浦实验中学 | 第45-60页 |
附录B:教师2,陈*乐,性别女,教龄6年,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 第60-67页 |
附录C:教师3,阮*厅,性别女,教龄6年,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 第67-78页 |
附录D:教师4,虞嫦嫦,性别女,教龄12年,温州南浦实验中学 | 第78-86页 |
附录E:教师5,谢*青,性别女,教龄12年,泰顺县罗阳第二中学 | 第86-103页 |
附录F:教师6,陈*芸,性别女,教龄23年,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 | 第103-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