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1 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1.1.1 中囊病流行现状 | 第8-9页 |
1.1.2 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第9页 |
1.1.3 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9-10页 |
1.1.3.1 临床诊断方法 | 第9页 |
1.1.3.2 电子显微镜检测方法 | 第9页 |
1.1.3.3 免疫学诊断方法 | 第9页 |
1.1.3.4 RT-PCR检测方法 | 第9-10页 |
1.2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概况 | 第10-12页 |
1.2.1 胶体金技术概况 | 第10-11页 |
1.2.2 胶体金免疫快速诊断技术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2.1 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DIGFA) | 第11页 |
1.2.2.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GEIA)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CSBV江西株结构蛋白基因vp1、vp3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14-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2.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4-15页 |
2.1.3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15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15-18页 |
2.1.4.1 蜜蜂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15-16页 |
2.1.4.2 反转录反应 | 第16页 |
2.1.4.3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及电泳检测 | 第16页 |
2.1.4.4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16-17页 |
2.1.4.5 序列分析 | 第17页 |
2.1.4.6 遗传进化分析 | 第17-18页 |
2.2 结果 | 第18-29页 |
2.2.1 vp1及vp3基因的克隆 | 第18-21页 |
2.2.2 CSBV江西株vp1及vp3基因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1-23页 |
2.2.3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23-27页 |
2.2.4 基因组重组分析 | 第27-29页 |
2.3 讨论 | 第29-30页 |
2.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囊状幼虫病病毒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1-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2 主要试剂及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3.3.1 CSBV江西株vp3基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2-34页 |
3.3.1.1 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2-33页 |
3.3.1.2 vp3基因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33-34页 |
3.3.2 CSBV江西株vp1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4页 |
3.3.2.1 vp1多肽抗原的制备 | 第34页 |
3.3.2.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4页 |
3.3.3 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SDS-PAGE电泳检测 | 第34-35页 |
3.3.4 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35页 |
3.4 结果 | 第35-37页 |
3.4.1 vp3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35-36页 |
3.4.2 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SDS-PAGE电泳检测 | 第36-37页 |
3.4.3 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37页 |
3.5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囊病胶体金试纸的组装及检测 | 第39-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1.1.1 抗原与抗体 | 第39页 |
4.1.1.2 试剂及材料 | 第3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4.1.2.1 胶体金的制备 | 第39-40页 |
4.1.2.2 胶体金稳定性观察 | 第40页 |
4.1.2.3 vp3单抗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标记量的确定 | 第40页 |
4.1.2.4 vp3单抗与胶体金结合最适PH值的确定 | 第40页 |
4.1.2.5 vp3单抗的胶体金标记 | 第40页 |
4.1.2.6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 第40-41页 |
4.1.2.7 试纸条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 第41-42页 |
4.2 结果 | 第42-43页 |
4.2.1 vp3单抗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标记量的确定 | 第42页 |
4.2.2 vp3单抗与胶体金结合最适PH值的确定 | 第42页 |
4.2.3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4.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5.2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已投稿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