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及其完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审前羁押制度概述 | 第12-18页 |
一、审前羁押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一) 审前羁押的一般含义 | 第12页 |
(二) 我国审前羁押制度 | 第12-13页 |
二、审前羁押的性质 | 第13-16页 |
(一) 审前羁押的强制性 | 第13页 |
(二) 审前羁押的保障预防性 | 第13-14页 |
(三) 审前羁押的临时性 | 第14-15页 |
(四) 审前羁押的例外性 | 第15页 |
(五) 审前羁押的期限性 | 第15-16页 |
三、审前羁押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 | 第16-18页 |
(一) 程序保障 | 第16-17页 |
(二) 预防社会危险 | 第17页 |
(三) 审前羁押不具有惩罚性目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现状及反思 | 第18-31页 |
一、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现状 | 第18-27页 |
(一) 审前羁押的适用程序 | 第18-20页 |
(二) 审前羁押的适用理由 | 第20-22页 |
(三) 审前羁押的期限 | 第22-25页 |
(四) 审前羁押的场所 | 第25-26页 |
(五) 审前羁押的救济途径 | 第26-27页 |
二、对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反思 | 第27-31页 |
(一) 羁押的惩罚化 | 第27-28页 |
(二) 比例性原则的缺失 | 第28-29页 |
(三) 司法审查的缺失 | 第29-30页 |
(四) 缺乏对被羁押者权利的有效保障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审前羁押制度 | 第31-38页 |
一、逮捕与羁押的分离 | 第31-32页 |
(一) 大陆法系“逮捕前置主义” | 第31页 |
(二) 英美法系“有证逮捕”与“无证逮捕” | 第31-32页 |
二、审前羁押的法定理由 | 第32-33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羁押理由 | 第32-33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羁押 | 第33页 |
三、审前羁押的场所 | 第33-34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羁押场所 | 第34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羁押场所 | 第34页 |
四、审前羁押的期限 | 第34-35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羁押期限 | 第34-35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羁押期限 | 第35页 |
五、对审前羁押的司法救济 | 第35-38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36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建议与方案 | 第38-44页 |
一、建立“独立审前羁押程序”制度构想 | 第38-41页 |
(一) 拘留制度的完善 | 第38-40页 |
(二) 逮捕制度的完善 | 第40-41页 |
二、建立中立的羁押场所 | 第41-42页 |
三、完善审前羁押的救济制度 | 第42-44页 |
(一) 建立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 | 第42-43页 |
(二)建立审前羁押的复查制度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