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1-12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一) 关于湖北电影的研究 | 第12-14页 |
| (二) 主旋律电影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第一章 新世纪以来湖北电影的创作概况 | 第17-23页 |
|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的湖北电影创作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以主旋律为基调:新世纪以来湖北电影的最大特点 | 第19-23页 |
|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的思想表达 | 第23-31页 |
| 第一节 时代精神传播与核心价值弘扬 | 第23-28页 |
| 一、党员干部的公仆精神 | 第24-25页 |
| 二、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 | 第25-26页 |
| 三、基层医生的乐观坚守 | 第26-27页 |
| 四、普通群众的善良宽容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革命历史再现与爱国情怀彰显 | 第28-31页 |
|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传达 | 第28-29页 |
| 二、革命斗争中的责任意识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的艺术表现 | 第31-40页 |
| 第一节 浓郁的写实风格 | 第31-34页 |
|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 第31-32页 |
| 二、视听语言中的纪实手法 | 第32-34页 |
| 第二节 伦理化的叙事策略 | 第34-37页 |
| 一、因果式线性结构 | 第35-36页 |
| 二、伦理化情感叙事 | 第36-37页 |
| 三、结尾的仪式化叙事 | 第37页 |
| 第三节 平民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37-40页 |
| 一、从日常化生活中呈现人物形象 | 第38页 |
| 二、从个性和情感方面呈现人物形象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制作水平 | 第40-44页 |
|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制作的进步 | 第40-41页 |
| 一、电影制作主体不断增加 | 第40-41页 |
| 二、电影制作技术实现数字化 | 第41页 |
|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制作问题 | 第41-44页 |
| 一、工业制作技术落后 | 第41-42页 |
| 二、艺术制作水平落后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反思 | 第44-50页 |
|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 | 第44-46页 |
| 一、缺乏现实关怀的深度 | 第44-45页 |
| 二、情节模式化 | 第45页 |
| 三、感染力不足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湖北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对策 | 第46-50页 |
| 一、本土素材开发 | 第46-47页 |
| 二、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创作 | 第47-48页 |
| 三、培养人才与联合创作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