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东营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1页
        1.2.1 国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生态城市建设基础理论第12-14页
    2.1 生态城市的内涵第12-13页
        2.1.1 生态城市的概念第12页
        2.1.2 生态城市的特点第12-13页
    2.2 基础理论第13-14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3页
        2.2.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第13-14页
第3章 东营市生态城市建设要素分析第14-21页
    3.1 环境要素第14-16页
        3.1.1 主要优势第14-15页
        3.1.2 主要劣势第15-16页
    3.2 经济要素第16-18页
        3.2.1 主要优势第16-17页
        3.2.2 主要劣势第17-18页
    3.3 政治要素第18-19页
        3.3.1 主要优势第18-19页
        3.3.2 主要劣势第19页
    3.4 社会要素第19-20页
        3.4.1 主要优势第19页
        3.4.2 主要劣势第19-20页
    3.5 文化要素第20-21页
        3.5.1 主要优势第20页
        3.5.2 主要劣势第20-21页
第4章 东营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第21-25页
    4.1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提升环境质量第21-22页
        4.1.1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第21页
        4.1.2 全力开展水环境治理第21页
        4.1.3 稳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和能效倍增计划第21-22页
        4.1.4 提高环境监控能力第22页
    4.2 全面构筑生态系统,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第22-23页
        4.2.1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第22页
        4.2.2 全力开展湿地修复第22-23页
        4.2.3 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第23页
    4.3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第23-25页
        4.3.1 集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第23-24页
        4.3.2 大力突破现代服务业第24页
        4.3.3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第24-25页
第5章 东营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29页
    5.1 政策机制不够完善第25页
    5.2 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不强第25-26页
    5.3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第26页
    5.4 科技投入和人才总量不足第26页
    5.5 新能源开发利用困难较大第26-27页
    5.6 生态旅游发展任重道远第27页
    5.7 节能减排工作存在压力第27-29页
第6章 东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选择与路径探索第29-39页
    6.1 目标选择第29-32页
        6.1.1 生态经济第29-30页
        6.1.2 生态环境第30-31页
        6.1.3 生态社会第31-32页
    6.2 路径探索第32-39页
        6.2.1 加强行政管理第32-34页
        6.2.2 发展生态经济第34-36页
        6.2.3 改善生态环境第36-37页
        6.2.4 建设生态社会第37-38页
        6.2.5 培育生态文化第38-39页
注释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地区区段征收模式对大陆地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下一篇:玻璃幕墙:新市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及突破--对广州D社区的观察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