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台湾地区区段征收模式对大陆地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框架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第18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2. 城中村相关概念概述第19-30页
    2.1 城中村的定义第19-20页
    2.2 城中村的主要特征第20-21页
    2.3 城中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22页
        2.3.1 土地利用粗放、经济效率低,土地资产流失严重第21页
        2.3.2 环境恶劣,影响城市形象第21页
        2.3.3 管理者角色缺失,管理混乱第21-22页
        2.3.4 社会治安问题严峻第22页
    2.4 对城中村的影响评价第22页
    2.5 城中村演变的阶段第22-23页
    2.6 城中村形成原因分析第23-25页
        2.6.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形成城中村的主要外部推力第23-24页
        2.6.2 城乡二元结构是形成城中村的政策根源第24页
        2.6.3 流动人口与租赁需求是城中村形成的客观原因第24-25页
        2.6.4 城市土地征用制度是城中村形成的利益根源第25页
    2.7 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第25-26页
    2.8 城中村改造应坚持的改造原则第26-27页
    2.9 城中村改造存在的困难第27-30页
3. 城中村改造主要模式研究第30-35页
    3.1 城中村改造的现行模式及其案例研究第30-33页
        3.1.1 政府主导的改造模式第30-31页
        3.1.2 村集体主导的改造模式第31-32页
        3.1.3 开发商主导的改造模式第32-33页
    3.2 对现行城中村改造模式的评价第33-35页
4. 区段征收—台湾地区破解用地难题的特殊模式第35-47页
    4.1 区段征收的定义第35-37页
    4.2 区段征收中的抵价地补偿制度及其评价第37-39页
        4.2.1 抵价地及其分配程序第37-38页
        4.2.2 对抵价地制度的评价第38-39页
    4.3 区段征收程序及其评价第39-40页
        4.3.1 区段征收的一般程序第39-40页
        4.3.2 对区段征收程序的评价第40页
    4.4 区段征收的效益第40-41页
    4.5 台湾高铁桃园等五个车站地区区段征收实例第41-45页
        4.5.1 项目背景第41-42页
        4.5.2 区段征收相关作业第42-43页
        4.5.3 站区开发成果第43-45页
    4.6 区段征收的实施成果第45-47页
5. 基于区段征收经验的大陆城中村改造对策第47-54页
    5.1 大陆地区城中村改造与台湾地区区段征收的对比第47-49页
    5.2 “区段征收”模式的借鉴意义第49-51页
        5.2.1 调和了征地过程中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第49页
        5.2.2 提供了征地补偿的新的解决方案第49-50页
        5.2.3 解决了城市提升改造过程中的资金筹措问题第50页
        5.2.4 解决了城市发展中大块土地需求的来源问题第50页
        5.2.5 创新了土地征收过程中的主体间互动关系第50页
        5.2.6 充分提升了改造后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第50-51页
    5.3 大陆借鉴台湾区段征收模式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建议第51-54页
        5.3.1 以区段征收方式进行大陆城中村改造第51页
        5.3.2 探索建立符合大陆实际的抵价地补偿制度第51-52页
        5.3.3 创新城中村改造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第52-53页
        5.3.4 探讨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第53-5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市场化视角下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
下一篇:东营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