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18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6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6-18页
        1.2.3 研究述评第18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2章 乡镇政府执行力的一般理论第21-27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1页
        2.1.1 执行力第21页
        2.1.2 政府执行力第21页
    2.2 乡镇政府执行力及其影响因素第21-25页
        2.2.1 乡镇政府概念第21-22页
        2.2.2 乡镇政府的职能和地位第22页
        2.2.3 乡镇政府执行力特点第22-23页
        2.2.4 乡镇政府执行力影响因素第23-25页
        2.2.5 乡镇政府执行力定义第25页
    2.3 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理论基础第25-27页
        2.3.1 委托—代理理论第25页
        2.3.2 自由裁量权理论第25-26页
        2.3.3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6-27页
第3章 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力现状分析第27-46页
    3.1 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模式第27-30页
        3.1.1 醴陵市乡镇基本情况第27-28页
        3.1.2 醴陵市乡镇定岗定责分组执行方式第28-30页
    3.2 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力建设取得成效第30-32页
        3.2.1 执行主体结构优化第30页
        3.2.2 执行资源逐年增加第30-31页
        3.2.3 执行制度不断完善第31页
        3.2.4 执行环境显著优化第31-32页
    3.3 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5页
        3.3.1 敷衍塞责的消极执行第33页
        3.3.2 以利为序的选择执行第33-34页
        3.3.3 墨守成规的教条执行第34-35页
        3.3.4 事倍功半的低效执行第35页
    3.4 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力问题个案分析第35-46页
        3.4.1 样本选取说明第35-37页
        3.4.2 醴陵市仙霞镇新农保政策执行情况第37-40页
        3.4.3 近五年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0-45页
        3.4.4 个案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力问题根源分析第46-51页
    4.1 服务理念缺失导致缺乏执行意愿第46-47页
        4.1.1 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第46-47页
        4.1.2 部分乡镇干部岗位认知不明确第47页
        4.1.3 部分青年干部入职动机不纯洁第47页
    4.2 利益配置失衡导致缺乏执行动力第47-49页
        4.2.1 物质利益收入受限第47-48页
        4.2.2 政治晋升渠道受限第48页
        4.2.3 调岗过频政绩不显第48页
        4.2.4 个人工作精力受限第48-49页
    4.3 监督问责缺位导致缺乏执行压力第49-50页
        4.3.1 市级监督偏重领导干部第49页
        4.3.2 乡镇本级监督明显乏力第49-50页
    4.4 人治大于法治导致缺乏执行文化第50-51页
第5章 提升醴陵市乡镇政府执行力的对策思考第51-57页
    5.1 强理念培育促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第51-53页
        5.1.1 加强乡镇公务员公益人格培养第51-52页
        5.1.2 加强领导班子成员执行能力培养第52页
        5.1.3 加强党政主职领导的领导力建设第52-53页
    5.2 强制度建设促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第53-54页
        5.2.1 细化责权利统一的机关日常运作机制第53页
        5.2.2 优化日常绩效管理制度第53-54页
        5.2.3 落实差异化绩效奖惩制度第54页
    5.3 强正负激励促压力型向动力型转变第54-55页
        5.3.1 多措并举正激励第54-55页
        5.3.2 监督问责负激励第55页
    5.4 强手段创新促专制型向合作型转变第55-57页
        5.4.1 争取农民群众配合执行第55-56页
        5.4.2 向社会机构“购买服务”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EVA的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A科技公司为例
下一篇:PPP模式在高速路建设中的融资风险管理研究--以L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