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相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图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技术路线图 | 第16页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创新和局限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创新 | 第17页 |
1.5.2 论文的局限 | 第17-19页 |
2 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第19-31页 |
2.1 新三板企业简介 | 第19-20页 |
2.1.1 新三板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9页 |
2.1.2 新三板企业的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2.2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在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局限性分析 | 第20-26页 |
2.2.1 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 | 第20-24页 |
2.2.2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 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引入REVA的合理性分析 | 第26-28页 |
2.3.1 EVA简介 | 第26-27页 |
2.3.2 REVA简介 | 第27页 |
2.3.3 REVA和EVA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2.4 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引入REVA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31页 |
3 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中REVA模型的构建研究 | 第31-39页 |
3.1 REVA模型的计算 | 第31-35页 |
3.1.1 REVA的会计调整 | 第31-34页 |
3.1.2 REVA中各项指标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 REVA评估模型的分类 | 第35-39页 |
3.2.1 REVA基本模型的推导 | 第35-36页 |
3.2.2 单阶段REVA估值模型 | 第36-37页 |
3.2.3 两阶段REVA估值模型 | 第37-39页 |
4 基于REVA模型A科技公司价值评估 | 第39-59页 |
4.1 A科技公司概述及发展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4.1.1 A科技公司概述 | 第39页 |
4.1.2 A科技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4.2 A科技公司2011年至2015年REVA的计算 | 第40-47页 |
4.2.1 A科技公司的税后净营业利润 | 第40-41页 |
4.2.2 A科技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第41-45页 |
4.2.3 A科技公司期初资产的市场价值 | 第45-46页 |
4.2.4 A科技公司REVA估值 | 第46-47页 |
4.3 A科技公司未来REVA的预测及公司价值评估 | 第47-56页 |
4.3.1 A科技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第47-50页 |
4.3.2 A科技公司REVA预测 | 第50-55页 |
4.3.3 A科技公司价值评估 | 第55-56页 |
4.4 A科技公司价值评估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56-59页 |
4.4.1 REVA模型估值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 第56页 |
4.4.2 REVA模型估值的局限性分析 | 第56-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3页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5.2 REVA模型在我国新三板应用面临的挑战 | 第60-61页 |
5.3 REVA模型在我国新三板企业应用的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