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管道输送主要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1 国外管道输送工程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管道输送工程及试验系统设计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 流体输送管道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基于流量平衡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1.3.2 基于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1.3.3 基于瞬变压力信号处理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0-24页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铁精矿浆输送管道工程测试系统设计 | 第24-40页 |
2.1 铁精矿浆输送管道工程测试基地简介 | 第24-25页 |
2.2 工程试验基地主要工艺设施与流程 | 第25-28页 |
2.2.1 主要工艺设施 | 第25-27页 |
2.2.2 主要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2.3 铁精矿浆管道输送参数选取与平台安全性验证 | 第28-33页 |
2.3.1 铁精矿浆参数测定与选取 | 第28-31页 |
2.3.2 铁精矿浆输送管道平台设计与相关参数测定 | 第31-33页 |
2.4 铁精矿浆输送管道泄漏工况测试系统 | 第33-38页 |
2.4.1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34-35页 |
2.4.2 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35-37页 |
2.4.3 铁精矿浆输送管道泄漏试验方案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铁精矿浆输送管道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对比及干扰信号分析研究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铁精矿浆输送管道泄漏检测理论分析 | 第41-47页 |
3.2.1 常用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应用分析 | 第41-47页 |
3.2.2 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对比与选取 | 第47页 |
3.3 泄漏干扰因素理论分析 | 第47-49页 |
3.3.1 管道正常工况调整分析 | 第47-48页 |
3.3.2 管道堵塞故障分析 | 第48-49页 |
3.4 各工况运行试验验证 | 第49-53页 |
3.4.1 泄漏时压力、流量变化 | 第50页 |
3.4.2 泄漏与泵速调整的区分 | 第50-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EMD与VPMCD的铁精矿浆输送管道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 第54-68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 第55-57页 |
4.2.1 EMD分解 | 第55-56页 |
4.2.2 Hilbert-Huang变换 | 第56页 |
4.2.3 Hilbert能量谱 | 第56-57页 |
4.3 信号特征识别方法 | 第57-59页 |
4.4 基于EMD与VPMCD的泄漏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59-60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4.5.1 管道压力、流量试验数据 | 第60页 |
4.5.2 管道运行工况特征量提取 | 第60-63页 |
4.5.3 管道泄漏检测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授权的专利) | 第80-82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申请的软件著作权)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