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理论论文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图目录第1-7页
表目录第7-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信息素养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第12页
     ·信息素养对医学工作者的特别意义第12-14页
   ·医学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第14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7页
第2章 国内外文献回顾第17-33页
   ·术语使用第17-19页
     ·素养第17页
     ·信息素养第17-19页
     ·与之相关的其它术语第19页
   ·信息素养模式研究第19-24页
     ·国外第20-24页
     ·中国第24页
   ·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第24-29页
     ·通用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第24-27页
     ·学科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第27-29页
   ·教育目标评价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29-33页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简介第30页
     ·修订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年)的内容第30-33页
第3章 学科信息素养模式的构建第33-37页
   ·学科信息素养模式的构建意义第33页
     ·学科信息素养模式的构建第33-37页
     ·基本素养第34-35页
     ·资源素养第35页
     ·工具及技术素养第35页
     ·研究素养第35-37页
第4章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64页
   ·医学学科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7-38页
     ·科学性原则第37-38页
     ·学科特色原则第38页
     ·导向性原则第38页
     ·可操作性原则第38页
   ·医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第38-39页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第38-39页
     ·医学具有实践性与探索性第39页
     ·知识更新快,对从业人员要求高第39页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稿的设计第39-48页
     ·分析步骤第40页
     ·美国学科信息素养标准的比较分析第40-43页
     ·信息素养标准的指标以及医学教育标准信息相关指标的分类整理第43-44页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确定第44-48页
   ·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描述第48-51页
     ·首轮调查专家的确定第48-49页
     ·调查步骤及部分反馈结论第49-51页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定稿第51-56页
   ·对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重要性及清晰度的扩展调查第56-64页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56页
     ·问卷质量分析第56-57页
     ·统计结果分析第57-64页
第5章 权重确定第64-73页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取第64-73页
     ·层次分析法第64页
     ·层次分析法的实施第64-73页
第6章 实证检验第73-77页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回收第73页
     ·问卷设计第73页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73页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第73-74页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第73-74页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第74页
   ·调查结果的统计第74-77页
第7章 结论及说明第77-78页
   ·研究结论第77页
   ·研究不足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附录1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初稿)专家意见调查第83-89页
附录2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专家调查问卷第89-97页
附录3 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第97-101页
附录4 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信息素养标准第101-108页
附录5 人类学社会学学生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第108-112页
附录6 心理学信息素养标准第112-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实证调查--以某医科大学为例
下一篇: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以西双版纳州勐遮镇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