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孔雀石绿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降解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5-16页
第一章 三苯甲烷类染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概况第16-26页
    1.1 三苯甲烷类染料的用途及其分类第16页
    1.2 三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石绿的结构、性质及危害第16-18页
        1.2.1 孔雀石绿的结构及性质第16-17页
        1.2.2 孔雀石绿的危害第17-18页
    1.3 三苯甲烷类废水处理技术第18-21页
        1.3.1 物理法第18-19页
        1.3.2 化学法第19-20页
        1.3.3 生物法第20-21页
    1.4 孔雀石绿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1.4.1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第21页
        1.4.2 生物降解分类和影响因素第21-23页
        1.4.3 染料降解菌的降解机理第23-24页
    1.5 孔雀石绿及其关联产物的检测分析第24-26页
        1.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24-25页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5页
        1.5.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第25-26页
第二章 孔雀石绿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第26-35页
    2.1 材料第26-27页
        2.1.1 分离土壤来源第26页
        2.1.2 菌株试剂第26页
        2.1.3 主要培养基第26-27页
    2.2 方法第27-30页
        2.2.1 降解菌株的富集与分离第27页
        2.2.2 降解菌株的鉴定第27-29页
        2.2.3 菌体生长量的确定第29-30页
        2.2.4 孔雀石绿含量的测定第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2.3.1 孔雀石绿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第30-31页
        2.3.2 KL-1 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第31-33页
    2.4 结论第33-35页
第三章 孔雀石绿降解菌株的生长特性第35-42页
    3.1 材料第35页
        3.1.1 菌株第35页
        3.1.2 培养基与试剂第35页
    3.2 菌株的制备及菌体生长量的测定方法第35-37页
        3.2.1 不同碳源对KL-1 生长的影响第36页
        3.2.2 不同氮源对KL-1 生长的影响第36页
        3.2.3 不同碳氮比对菌株KL-1 生长的影响第36页
        3.2.4 KL-1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6页
        3.2.5 环境条件对KL-1 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3.3.1 不同碳源对菌株KL-1 生长的影响第37页
        3.3.2 不同氮源对菌株KL-1 的生长的影响第37-38页
        3.3.3 菌株KL-1 的生长曲线第38-39页
        3.3.4 温度对菌株KL-1 生长的影响第39页
        3.3.5 初始pH对菌株KL-1 生长的影响第39-40页
        3.3.6 通气量对菌株KL-1 生长的影响第40-41页
    3.4 结论第41-42页
第四章 孔雀石绿降解菌株的降解特性第42-49页
    4.1 材料第42页
        4.1.1 菌株第42页
        4.1.2 培养基与试剂第42页
    4.2 菌株的制备、菌体生长量及孔雀石绿含量的测定第42-43页
        4.2.1 菌株KL-1 对孔雀石绿的降解第42-43页
        4.2.2 环境条件对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第43页
        4.2.3 染料浓度对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第43页
        4.2.4 菌株KL-1 的染料脱色谱第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4.3.1 KL-1 对孔雀石绿的降解脱色第43-44页
        4.3.2 温度对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第44-45页
        4.3.3 初始pH值对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第45页
        4.3.4 通气量对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第45-46页
        4.3.5 初始浓度对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第46-47页
        4.3.6 菌株KL-1 的染料降解谱第47-48页
    4.4 结论第48-49页
第五章 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酶学特性第49-58页
    5.1 材料第49页
        5.1.1 菌株第49页
        5.1.2 培养基与试剂第49页
    5.2 方法第49-51页
        5.2.1 降解酶的定位第49-50页
        5.2.2 粗酶液的制备第50页
        5.2.3 降解酶的类型第50页
        5.2.4 孔雀石绿降解酶酶活的测定第50-5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1-57页
        5.3.1 孔雀石绿降解酶的定域第51页
        5.3.2 孔雀石绿降解酶的类型第51页
        5.3.3 酶的反应进程曲线和酶浓度曲线第51-52页
        5.3.4 不同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第52-53页
        5.3.5 pH值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第53-54页
        5.3.6 降解酶的酸碱稳定性第54页
        5.3.7 降解酶的热稳定性第54-55页
        5.3.8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55-56页
        5.3.9 有机溶剂对酶活的影响第56-57页
    5.4 结论第57-58页
第六章 菌株KL-1 降解孔雀石绿的途径研究第58-63页
    6.1 材料第58页
    6.2 方法第58-59页
        6.2.1 菌种的制备第58页
        6.2.2 孔雀石绿含量的测定第58页
        6.2.3 孔雀石绿降解菌代谢产物的提取第58-59页
        6.2.4 孔雀石绿降解产物的分离与鉴定第5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6.3.1 孔雀石绿降解产物的液相色谱法和LC-MS分析第59-60页
        6.3.2 物质B的定性分析第60-61页
        6.3.3 物质C的定性分析第61-62页
    6.4 讨论第62-63页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及硕士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活在中国人中间》第十章及《中国北方游记》第十八章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我们在中国的生活》(第二章至第四章)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