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背景分析 | 第13-17页 |
1.1 课题背景分析 | 第13页 |
1.2 无线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移动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篇章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无线应急保障体系总体建设目标 | 第17-23页 |
2.1 应急通信的定义 | 第17页 |
2.2 无线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要求 | 第17-18页 |
2.3 现网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问题 | 第18页 |
2.4 无线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组成 | 第18-20页 |
2.5 无线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组织体系 | 第23-31页 |
3.1 组织体系 | 第23-24页 |
3.2 集团公司组织机构 | 第24页 |
3.3 省公司常设机构 | 第24-27页 |
3.4 应急组织的各类接口 | 第27-29页 |
3.5 地市一级的常设机构和接口 | 第29页 |
3.6 应急现场组织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预案与流程体系 | 第31-43页 |
4.1 预案与流程体系 | 第31页 |
4.2 应急通信的需求分类研究 | 第31-32页 |
4.3 应急通信的等级 | 第32页 |
4.4 面向业务的应急通信保障 | 第32-34页 |
4.5 面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 | 第34-41页 |
4.6 面向设备的应急通信保障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无线应急通信技术 | 第43-63页 |
5.1 总体性研究 | 第43-45页 |
5.2 优化网络结构降低节假日等的话务冲击 | 第45-46页 |
5.3 采用C-RAN、载波池、AMR等技术的使用 | 第46-49页 |
5.4 无线网容灾技术 | 第49-52页 |
5.5 应急通信车集,装箱基站的应用 | 第52-55页 |
5.6 卫星通信 | 第55-56页 |
5.7 高空基站 | 第56-57页 |
5.8 超级基站 | 第57-59页 |
5.9 用户分级接入 | 第59-60页 |
5.10 短波通信 | 第60-61页 |
5.11 对讲机 | 第61-62页 |
5.12 网络应急通信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应急通信装备体系 | 第63-67页 |
6.1 应急通信装备体系 | 第63-67页 |
第七章 应急通信保障指标考核的研究 | 第67-71页 |
7.1 应急通信保障指标考核的研究 | 第67-71页 |
第八章 课题总结 | 第71-73页 |
8.1 课题的主要成果 | 第71页 |
8.2 课题下一步的研究与推广方向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