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调控 | 第12-14页 |
1.1.1 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2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3页 |
1.1.3 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代谢与DNA修复 | 第14-17页 |
1.2.1 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代谢 | 第14-16页 |
1.2.1.1 淀粉的分解 | 第14-15页 |
1.2.1.2 蛋白质的分解 | 第15-16页 |
1.2.1.3 脂肪的分解 | 第16页 |
1.2.2 DNA修复 | 第16-17页 |
1.3 种子萌发的生理基础 | 第17-18页 |
1.3.1 种子活力 | 第17页 |
1.3.2 种子活力的生理基础 | 第17-18页 |
1.3.3 种子活力的分子基础 | 第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9-25页 |
2.2.1 种子活力测定 | 第19-20页 |
2.2.1.1 标准发芽试验法测定 | 第19页 |
2.2.1.2 干旱胁迫法测定 | 第19页 |
2.2.1.3 冷浸法测定 | 第19页 |
2.2.1.4 人工加速老化法测定 | 第19-20页 |
2.2.1.5 田间出苗率测定 | 第20页 |
2.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0-25页 |
2.2.2.1 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20-22页 |
2.2.2.2 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测定 | 第22页 |
2.2.2.3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2.2.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4-25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3.1 逆境条件下种子活力评价 | 第25-26页 |
2.3.2 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2.3.3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3.1 不同小麦品种种子发芽逆境胁迫抗性评价 | 第26-31页 |
3.1.1 不同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变化 | 第26-27页 |
3.1.2 不同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的种子活力指数差异比较 | 第27-28页 |
3.1.3 各种逆境的种子活力指数的抗逆指数及田间出苗率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 第28-29页 |
3.1.4 主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3.1.5 逆境胁迫抗性评价 | 第30-31页 |
3.2 逆境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31-33页 |
3.2.1 不同逆境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不同逆境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逆境萌发过程中 α-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33-34页 |
3.4 逆境萌发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变化 | 第34-35页 |
3.5 逆境萌发过程中主要相关酶基因表达差异 | 第35-37页 |
3.5.1 不同逆境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 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2 不同逆境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 相关酶活性与种子活力、基因表达量及贮藏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3.6.1 相关酶活性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3.6.2 种子萌发期间相关酶活性与其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 | 第38页 |
3.6.3 种子萌发期间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页 |
3.6.4 种子萌发期间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2页 |
4.1 不同小麦品种种子活力差异比较 | 第39页 |
4.2 不同小麦种子发芽逆境胁迫抗性评价 | 第39-40页 |
4.3 种子活力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4.4 种子萌发期间相关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性 | 第41页 |
4.5 相关酶活性与其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4页 |
5.1 不同小麦品种种子发芽逆境胁迫抗性评价 | 第42页 |
5.2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贮藏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42页 |
5.3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相关酶活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5.4 主要相关酶活性与其基因表达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