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宽带平面反射阵和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对照表第15-16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6-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1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第31-34页
        1.3.1 研究工作第31-32页
        1.3.2 内容安排第32-34页
第二章 阵列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第34-60页
    2.1 引言第34-36页
    2.2 反射阵天线第36-51页
        2.2.1 反射阵基本工作原理第36-38页
        2.2.2 补偿相位计算方法第38-46页
        2.2.3 典型的相位补偿单元第46-49页
        2.2.4 宽带/多带技术第49-51页
    2.3 传输阵天线第51页
    2.4 频率选择表面第51-58页
        2.4.1 频率选择表面工作机理及应用第51-56页
        2.4.2 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综合方法第56-58页
    2.5 极化转换器第58-59页
    2.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基于双谐振共形环的宽带平面反射阵研究第60-76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双谐振共形环单元设计第61-67页
        3.2.1 单元结构第61-62页
        3.2.2 单元参数分析第62-66页
        3.2.3 平面反射阵的应用第66-67页
    3.3 谐振共形环平面反射阵设计第67-74页
        3.3.1 5×7阵列设计第70-71页
        3.3.2 9×9阵列设计第71-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四章 多层亚波长分形频率选择表面的综合和设计第76-92页
    4.1 引言第76-77页
    4.2 基于分形结构的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第77-85页
        4.2.1 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的拓扑结构第77-80页
        4.2.2 三阶频率选择表面的等效电路图的简化步骤第80-81页
        4.2.3 三阶频率选择表面的综合过程第81-85页
    4.3 综合计算、理论仿真以及实测结果第85-90页
        4.3.1 综合计算第85-86页
        4.3.2 理论仿真第86-89页
        4.3.3 实验测量第89-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基于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的极化转换器的设计第92-114页
    5.1 引言第92-93页
    5.2 研究目标第93-94页
    5.3 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第94-98页
        5.3.1 拓扑结构第94-95页
        5.3.2 工作原理第95-98页
    5.4 PRC单元的仿真分析和轴比的理论计算第98-106页
        5.4.1 PRC单元特性第98-101页
        5.4.2 轴比计算理论第101-106页
    5.5 阵列仿真和实验结果及其讨论第106-112页
        5.5.1 全波仿真PRC阵列特性第106-108页
        5.5.2 TE和TM极化轴比稳定性第108页
        5.5.3 测量反射系数和轴比第108-112页
        5.5.4 仿真和测量方向图对比第112页
    5.6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基于各向异性超表面的多带多极化转换器第114-130页
    6.1 引言第114-115页
    6.2 工作原理第115-116页
    6.3 各向异性超表面高选择性极化转换器第116-121页
        6.3.1 拓扑结构第116-117页
        6.3.2 单元仿真分析第117-120页
        6.3.3 阵列仿真分析第120-121页
    6.4 各向异性超表面多带多极化转换器第121-124页
        6.4.1 拓扑结构第121页
        6.4.2 单元仿真分析第121-122页
        6.4.3 阵列仿真分析第122-124页
    6.5 各向异性超表面宽带极化转换器第124-128页
        6.5.1 拓扑结构第124页
        6.5.2 单元仿真分析第124-127页
        6.5.3 阵列仿真分析第127-128页
    6.6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30-134页
    7.1 研究结论第130-131页
    7.2 研究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0页
致谢第150-152页
作者简介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以监管为视角
下一篇:基于TDOA的煤矿定位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