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机构养老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Y养老院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13-26页 |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3-15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 1.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2.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 (二)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8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 三、主要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 (一)主要理论工具(理论指导)= | 第19-21页 |
| 1.增能理论 | 第19-20页 |
| 2.优势视角 | 第20-21页 |
| (二)社会工作方法 | 第21页 |
| 1.个案工作 | 第21页 |
| 2.小组工作 | 第2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1.文献回顾 | 第21-22页 |
| 2.参与观察法 | 第22页 |
| 3.访谈法 | 第22-23页 |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 (一)养老模式 | 第23-24页 |
| 1.机构养老模式 | 第23页 |
| 2.居家养老模式 | 第23页 |
| 3.社区养老模式 | 第23-24页 |
| (二)养老机构类型 | 第24-26页 |
| 1.公办公营 | 第24页 |
| 2.公建民营 | 第24-25页 |
| 3.民建公派 | 第25页 |
| 4.民建民营 | 第25-26页 |
| 第一章 包头市历史沿革及新时期养老事业发展状况 | 第26-40页 |
| 一、包头市历史沿革及养老事业发展状况 | 第26-32页 |
| (一)包头市历史沿革 | 第26-27页 |
| (二)包头养老事业发展及青山区Y养老院 | 第27-32页 |
| 1.包头养老事业发展 | 第27-28页 |
| 2.青山区Y养老院 | 第28-32页 |
| 二、青山区Y养老院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 (一)养老院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 第32-33页 |
| (二)基础设施不健全 | 第33页 |
|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 (四)老年人饮食习惯不合理 | 第34-35页 |
| (五)疾病防治工作不到位 | 第35-36页 |
| 三、养老院老人自身问题 | 第36-40页 |
| (一)身体机能下降 | 第36页 |
| (二)心理与精神健康存在隐患 | 第36-38页 |
| (三)思想观念保守 | 第38页 |
| (四)安全感缺乏 | 第38-40页 |
|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途径 | 第40-56页 |
| 一、小组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介入 | 第40-49页 |
| (一)小组工作功能、互惠模式 | 第40-41页 |
| 1.小组工作的功能 | 第40页 |
| 2.互惠模式 | 第40-41页 |
| (二)老年小组活动 | 第41-47页 |
| 1.第一次活动 | 第41-44页 |
| 2.第二次活动 | 第44-47页 |
| (三)效果评估 | 第47-49页 |
| 1. 改善人际关系、疏导心理问题 | 第48页 |
| 2. 提高老人活动积极性 | 第48-49页 |
| 3. 改善老人精神面貌 | 第49页 |
| 4. 提升老人自信心 | 第49页 |
| (四)社工总结 | 第49页 |
| 二、个案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介入 | 第49-56页 |
| (一)老年个案案例 | 第50-53页 |
| 1.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 | 第50页 |
| 2.收集资料和问题评估 | 第50-51页 |
| 3.问题可行性评估 | 第51-52页 |
| 4.具体辅导过程 | 第52-53页 |
| (二)案例结果评估 | 第53-56页 |
| 1.评估方法 | 第53-54页 |
| 2.案主的改变状况 | 第54页 |
| 3.个案跟进服务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 一、培养社工人才,提高社会工作社会认可度 | 第56页 |
|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 第56-57页 |
| 三、关注心理健康,满足精神需求 | 第57页 |
| 四、完善基础设施 ,创新服务模式 | 第57-59页 |
| 总结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附录 | 第62-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