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一)缘于教师专业自主权是小学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 | 第8页 |
(二)缘于教师专业自主权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核心 | 第8-9页 |
(三)缘于教师专业自主权是防止小学教师受到干预的关键 | 第9-10页 |
(四)缘于个人研究兴趣 | 第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二)国内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国外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6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三)访谈调查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理论探讨 | 第19-28页 |
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构成要素 | 第19-20页 |
(一)教育教学权 | 第19页 |
(二)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权 | 第19页 |
(三)指导评定学生权 | 第19页 |
(四)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 | 第19页 |
(五)进修培训权 | 第19-20页 |
(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权 | 第20页 |
(七)享有与职务聘任、考核奖惩、退休等相应的权利 | 第20页 |
二、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解析 | 第20-22页 |
(一)学理层面的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 | 第20-21页 |
(二)法理层面的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 | 第21页 |
(三)实践层面的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 | 第21-22页 |
三、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特性 | 第22-24页 |
(一)自由性 | 第22页 |
(二)自觉性 | 第22-23页 |
(三)愉悦性 | 第23页 |
(四)民主性 | 第23-24页 |
四、确立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意义 | 第24-28页 |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4-25页 |
(二)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 第25-26页 |
(三)完成小学教师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 | 第26页 |
(四)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选择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本溪市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现状调查 | 第28-41页 |
一、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调查设计 | 第28-29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8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8页 |
(三)调查工具 | 第28-29页 |
(四)研究假设 | 第29页 |
二、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调查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一)样本来源 | 第29页 |
(二)样本自然基础数据 | 第29-31页 |
三、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调查现状 | 第31-36页 |
(一)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总体水平显示 | 第31-32页 |
(二)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分层差异显示 | 第32-36页 |
四、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差异分析 | 第36-38页 |
(一)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总体水平分析 | 第36页 |
(二)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分层差异分析 | 第36-38页 |
五、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一)行政管理部门干预 | 第38页 |
(二)学校管理模式僵化 | 第38-39页 |
(三)学校评价体系失当 | 第39页 |
(四)校内非正式组织干涉 | 第39页 |
(五)社会大众观点影响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本溪市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提升策略 | 第41-46页 |
一、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法律保护 | 第41页 |
二、构建行政权和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平分秋色”机制 | 第41-42页 |
三、创设自由和谐校园文化,改善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现状 | 第42-43页 |
四、提高教师薪资和地位,促进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发展 | 第43页 |
五、提高小学教师个人素养,树立明确的专业自主意识 | 第43-44页 |
六、加强小学教师行为实践,倡导教师个人自主的专业实践 | 第44页 |
七、鼓励小学教师进行反思,发展自主的实践智慧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1 | 第49-51页 |
附录2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