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大丽轮枝菌VdCPMO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大丽轮枝菌的危害第12-15页
        1.1.1 对棉花的危害第12页
        1.1.2 对马铃薯的危害第12-13页
        1.1.3 对茄子的危害第13页
        1.1.4 对向日葵的危害第13页
        1.1.5 对生菜的危害第13-14页
        1.1.6 对草莓的危害第14页
        1.1.7 对橄榄的危害第14-15页
    1.2 微菌核的研究概况第15-18页
        1.2.1 微菌核的结构第15页
        1.2.2 影响微菌核萌发的外界条件第15页
        1.2.3 微菌核与寄主发病的关系第15-16页
        1.2.4 微菌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6-18页
    1.3 CPMO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0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20页
        2.1.2 培养基、抗生素和实验器材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33页
        2.2.1 VDAG_03943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0-21页
        2.2.2 敲除质粒的构建第21-24页
        2.2.3 敲除突变体菌株的获得第24-27页
        2.2.4 互补质粒pFL2-CPMO的构建第27-30页
        2.2.5 互补突变体菌株的获得第30-31页
        2.2.6 VdCPMO的基因功能分析第31-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3-47页
    3.1 VDAG_03943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3页
    3.2 敲除质粒的构建第33-35页
        3.2.1 VdCPMO上游和下游片段的获得第33页
        3.2.2 阳性克隆的获得第33-34页
        3.2.3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验证第34-35页
    3.3 敲除突变体菌株的获得第35-38页
        3.3.1 敲除质粒pOSCAR-CPMO的验证第35-36页
        3.3.2 VdCPMO敲除突变体菌株的获得第36-38页
    3.4 互补质粒pFL2-CPMO的构建第38-40页
        3.4.1 互补目的基因的扩增第38页
        3.4.2 互补质粒的PCR验证第38页
        3.4.3 互补质粒pFL2-CPMO的大肠杆菌转化及筛选第38-39页
        3.4.4 互补质粒pFL2-CPMO的提取和验证第39-40页
    3.5 互补突变体菌株的获得第40页
        3.5.1 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第40页
        3.5.2 互补转化子菌株的PCR检测第40页
    3.6 VdCPMO的基因功能分析第40-47页
        3.6.1 菌落直径的测定第40-41页
        3.6.2 压力筛选的测定第41-42页
        3.6.3 微菌核萌发率的测定第42-43页
        3.6.4 芽管长度的测定第43-44页
        3.6.5 致病力的测定第44-47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7-50页
    4.1 VdCPMO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敲除质粒的构建第47页
    4.2 敲除突变体菌株与互补突变体菌株的获得第47-48页
    4.3 VdCPMO功能分析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铃薯黑痣病菌土壤检测及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
下一篇:基于单链可变区抗体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酶联免疫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