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复合柱撑蒙脱土的制备及其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环境中Cr(Ⅵ)的来源及铬污染第11页
    1.2 Cr(Ⅵ)的危害第11-12页
    1.3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2-14页
        1.3.1 化学法第12-13页
        1.3.2 电解法第13页
        1.3.3 生物法第13页
        1.3.4 膜分离法第13页
        1.3.5 离子交换法第13-14页
        1.3.6 吸附法第14页
    1.4 吸附剂的分类第14-15页
        1.4.1 活性炭第14页
        1.4.2 壳聚糖第14-15页
        1.4.3 泥煤第15页
        1.4.4 生物吸附剂第15页
        1.4.5 粘土第15页
    1.5 蒙脱土概述第15-17页
        1.5.1 蒙脱土的结构及性质第15-16页
        1.5.2 柱撑蒙脱土简介第16-17页
    1.6 超声波技术简介第17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目的及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19-23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19-20页
        2.1.1 实验试剂第19页
        2.1.2 实验仪器第19-20页
    2.2 Cr(Ⅵ)的测定第20-21页
    2.3 吸附剂的性能评价第21页
    2.4 吸附剂的表征第21-23页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能谱联用(SEM-EDS)第21页
        2.4.2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第21-22页
        2.4.3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BET)第22页
        2.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第22页
        2.4.5 Zeta电位第22-23页
第三章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柱撑蒙脱土(CPB-MMT)第23-43页
    3.1 CPB-MMT的制备第23-24页
        3.1.1 蒙脱土悬浮液的制备第23页
        3.1.2 柱化剂的制备第23页
        3.1.3 柱撑过程第23页
        3.1.4 超声作用第23页
        3.1.5 吸附实验第23-24页
    3.2 制备条件的优化第24-42页
        3.2.1 CPB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24-31页
        3.2.2 固液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1-34页
        3.2.3 超声波作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4-39页
        3.2.4 超声功率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3.2.5 超声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3.3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与羟基铝复合柱撑蒙脱土(CPB/Al-MMT)第43-54页
    4.1 CPB/Al-MMT的制备第43-44页
        4.1.1 蒙脱土悬浮液的制备第43页
        4.1.2 柱化剂的制备第43页
        4.1.3 复合柱撑蒙脱土的制备第43页
        4.1.4 吸附实验第43-44页
    4.2 制备条件的优化第44-50页
        4.2.1 柱化剂加入方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4-48页
        4.2.2 nCPB/nAl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4.3 复合柱撑土CAM系列吸附剂吸附工艺条件的优化第50-53页
        4.3.1 含铬废水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4.3.2 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4.3.3 Cr(Ⅵ)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4.4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吸附等温方程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第54-64页
    5.1 吸附等温方程和吸附等温线第54-58页
        5.1.1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第54-55页
        5.1.2 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第55页
        5.1.3 Langmuir方程的实验数据拟合第55-56页
        5.1.4 Freundlich方程的实验数据拟合第56-57页
        5.1.5 吸附等温线第57-58页
    5.2 吸附动力学第58-63页
        5.2.1 动力学方程第58-59页
        5.2.2 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9-60页
        5.2.3 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第60-63页
    5.3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丝氨酸有效利用的磷脂酰丝氨酸酶催化合成工艺研究
下一篇:降解含油污泥菌株的筛选及其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