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第14-21页 |
2.1 小微企业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小微企业的特征 | 第15页 |
2.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及特征 | 第15-18页 |
2.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 第16-17页 |
2.2.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 | 第17-18页 |
2.3 研究中用到的相关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21页 |
2.3.1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R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现状 | 第21-26页 |
3.1 RC农商行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2 R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现状 | 第21-26页 |
3.2.1 RC农商行现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品种 | 第21-22页 |
3.2.2 RC农商行小微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现状 | 第22-26页 |
第四章 R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4.1 客户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26页 |
4.2 评级授信机制较为僵化 | 第26-28页 |
4.3 信贷产品种类较少 | 第28-29页 |
4.4 贷款担保圈过于庞大 | 第29-30页 |
4.5 贷后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0页 |
4.6 违约处置措施不到位 | 第30-31页 |
第五章 RC农商行小微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中问题原因的分析 | 第31-37页 |
5.1 农商行改制后未真正摆脱农信社落后的管理模式 | 第31-32页 |
5.2 小微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 第32-34页 |
5.3 小微企业借款人经营风险较高 | 第34-35页 |
5.4 未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 第35-37页 |
第六章 R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优化设计 | 第37-47页 |
6.1 建立专业高效的小微信贷人才队伍 | 第37-38页 |
6.1.1 建立岗位准入退出机制 | 第37页 |
6.1.2 建立定期培训机制 | 第37-38页 |
6.1.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第38页 |
6.2 完善贷款风险全流程管理体系 | 第38-44页 |
6.2.1 建立客户的准入退出机制 | 第38-41页 |
6.2.2 严格实行双人贷前调查 | 第41-42页 |
6.2.3 严格落实资金支付制度 | 第42页 |
6.2.4 完善贷后管理制度 | 第42-43页 |
6.2.5 实行多种追偿手段 | 第43-44页 |
6.3 全力化解担保圈风险 | 第44页 |
6.3.1 控制企业担保户数及额度 | 第44页 |
6.3.2 提高抵质押贷款占比 | 第44页 |
6.4 加强信贷产品创新 | 第44-47页 |
6.4.1 优化信贷业务品种 | 第44-45页 |
6.4.2 大力开展动产保理业务 | 第45-46页 |
6.4.3 推行主办行业务模式 | 第46-47页 |
第七章 风险控制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7-50页 |
7.1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 第47页 |
7.2 加强信贷制度管理 | 第47-48页 |
7.3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 第48页 |
7.4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