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散杂彝区L乡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23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选题的意义第9-11页
     ·理论意义第9-10页
     ·实践意义第10-11页
   ·主要概念界定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评述第12-20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研究评述第19-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页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创新与不足第22-23页
2. L乡乡村治理历史模式第23-32页
   ·对L乡乡村治理阶段划分第23-25页
   ·彝族自治模式主导期的乡村治理第25-27页
     ·中华民国成立至解放时期的乡村治理第25-26页
     ·解放后至民主改革时期的乡村治理第26-27页
     ·本阶段的特点——彝人自治第27页
   ·任务导向模式——民主改革至2003年第27-31页
     ·政治任务主导阶段第27-29页
     ·经济任务导向主导阶段第29-31页
   ·小结第31-32页
3. 重大项目导向——L乡当前治理模式分析第32-50页
   ·当前乡村治理的背景第32-35页
   ·L乡的治理现状第35-38页
     ·村民间矛盾治理第35页
     ·基层组织管理第35-36页
     ·公共产品的供给第36页
     ·主要社会问题的治理第36-37页
     ·政府的行为模式第37-38页
     ·L乡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分析第38-44页
     ·决策脱离基层需求实际第39-41页
     ·产生重复建设,浪费公共资源第41-42页
     ·产生寻租、设租,影响社会公平第42-43页
     ·忽视乡村需求,影响长远发展第43-44页
   ·当前治理问题原因分析第44-50页
     ·现行考核机制导致决策脱离基层实际第44-46页
     ·乡村治理理念尚未转变第46-47页
     ·乡村体制内外精英容易设租、寻租第47-48页
     ·过多注重政绩,忽视乡村需求第48-50页
4. 需求导向——提升治理能力的对策和建议第50-58页
   ·需求导向主导的治理模式第50-54页
     ·需求导向主导的社会治理关系分析第51页
     ·L乡需求导向模式的可行性第51-52页
     ·L乡需求导向模式的运行设想第52-53页
     ·需求导向的优缺点第53-54页
   ·用需求导向模式对L乡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议第54-56页
     ·完善考核机制,促进政府决策符合乡村需求第54页
     ·转变治理观念,建设有限政府第54-55页
     ·推进依法治理,培育村民的公民意识第55-56页
     ·转变政绩观念、了解乡村需求,着眼长远发展第56页
   ·需求导向模式在L乡的初步实践第56-58页
5.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效果和问题分析--以攀枝花仁和区为例
下一篇:四川省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