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8-20页 |
| 五、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一)拟创新之处 | 第20页 |
| (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边境贸易和城镇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31页 |
| 一、边境贸易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24页 |
|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第21-22页 |
| (二)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第22-24页 |
| 二、城镇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4-31页 |
| (一)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综述 | 第25-27页 |
| (二)西方城市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内蒙古边境贸易和城镇化发展及其互动机制 | 第31-41页 |
| 一、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概况 | 第31-33页 |
| (一)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 (二)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 二、内蒙古城镇化发展概况 | 第33-37页 |
| (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33-35页 |
| (二)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 三、内蒙古边境贸易和城镇化的互动机制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内蒙古边境贸易与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 第41-49页 |
| 一、计量模型的选择 | 第41页 |
| 二、数据选取和变量说明 | 第41-42页 |
| 三、实证分析 | 第42-49页 |
| (一)相关性检验 | 第42页 |
| (二)单位根检验 | 第42-43页 |
| (三)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4-45页 |
| (五)VAR模型的估算 | 第45-46页 |
| (六)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 第46页 |
| (七)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6-48页 |
| (八)方差分解分析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49页 |
| 二、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 (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口岸城镇建设 | 第50页 |
| (二)促进边贸产业发展,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发展后劲 | 第50-51页 |
| (三)争取设立国家级自贸区,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层次 | 第51-52页 |
| (四)以边贸发展促和谐,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发展内涵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