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城镇化质量内涵 | 第12-13页 |
| ·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第13-15页 |
|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选取 | 第15-19页 |
| ·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研究 | 第19-22页 |
| ·述评 | 第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创新之处 | 第24页 |
| ·章节安排 | 第24-26页 |
| 第2章 城镇化质量相关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32页 |
| ·城镇化质量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 ·系统论 | 第26-27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度方法 | 第28-32页 |
|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 ·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测度方法 | 第30-32页 |
| 第3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发展现状 | 第32-48页 |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2页 |
| ·指标计算 | 第32页 |
| ·西部地区经济推进力 | 第32-36页 |
| ·西部地区城市基础发展质量 | 第36-39页 |
| ·西部地区社会协调程度 | 第39-44页 |
| ·西部地区环保协调推进质量 | 第44-47页 |
| ·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整体发展状况 | 第47-48页 |
| 第4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区际和区内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48-59页 |
|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 第48页 |
| ·因子分析法评价 | 第48-56页 |
|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 第48-49页 |
| ·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公共因子贡献 | 第49页 |
| ·公因子命名 | 第49-51页 |
| ·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 | 第51-52页 |
| ·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模型 | 第52-54页 |
| ·城镇化发展质量变动评价 | 第54-56页 |
| ·聚类分析法评价 | 第56-58页 |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第5章 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 ·推动“多元”城镇化发展战略 | 第59-60页 |
| ·调整西部地区城乡产业结构 | 第60-61页 |
| ·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61-62页 |
| ·改革城镇户籍制度 | 第62-63页 |
|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 第63页 |
| ·构建绿色城镇发展战略 | 第63-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