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污水治理可持续化发展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24页 |
| ·“新”城镇化 | 第15-18页 |
| ·水资源 | 第18页 |
| ·农村污水及其治理 | 第18-21页 |
| ·国内外农村污水治理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激励机制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第2章 评价方法研究 | 第26-37页 |
| ·评价方法概述 | 第26页 |
| ·生命周期分析 | 第26-29页 |
| ·生命周期评价 | 第26-27页 |
| ·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 | 第27-28页 |
| ·污水厂LCA研究 | 第28-29页 |
| ·能值分析法 | 第29-32页 |
| ·能值分析 | 第29-30页 |
| ·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 ·与生命周期分析的比较 | 第31-32页 |
| ·能值分析指标 | 第32-34页 |
| ·传统的能值分析指标 | 第32页 |
| ·改进的能值分析指标 | 第32-34页 |
| ·废物的环境影响能值 | 第34-36页 |
| ·大气污染物的能值 | 第35页 |
| ·水体污染物的能值 | 第35-36页 |
| ·固体废物的能值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农村污水处理典型工艺可持续性分析 | 第37-57页 |
| ·典型工艺选择 | 第37-42页 |
| ·概况 | 第37-38页 |
| ·案例 | 第38-42页 |
| ·研究内容 | 第42-54页 |
| ·能值流分析 | 第42-50页 |
| ·能值指标分析 | 第50-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处理水回用 | 第54-55页 |
| ·区域特性 | 第55页 |
| ·工艺特性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4章 典型处理工艺适应性研究 | 第57-72页 |
| ·地区特性分析 | 第57-58页 |
| ·地区工艺适应性分析 | 第58-66页 |
| ·常州 | 第58-61页 |
| ·北京 | 第61-63页 |
| ·广州 | 第63-64页 |
| ·常熟 | 第64-66页 |
| ·工艺地区适应性分析 | 第66-71页 |
| ·1#人工湿地 | 第67页 |
| ·2#人工湿地 | 第67-69页 |
| ·3#人工湿地 | 第69页 |
| ·4#MBR | 第69页 |
| ·5#SBR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农村污水治理机制研究 | 第72-81页 |
| ·国外治理机制现状与分析 | 第72-76页 |
| ·美国 | 第72-73页 |
| ·日本 | 第73-74页 |
| ·德国 | 第74-75页 |
| ·澳大利亚 | 第75-76页 |
| ·启示 | 第76页 |
| ·国内概要分析 | 第76-77页 |
| ·运营管理 | 第76-77页 |
| ·成本负担方式 | 第77页 |
| ·维护管理理念 | 第77页 |
|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几点思考 | 第77-80页 |
| ·治理标准专业化 | 第77-78页 |
| ·法律法规配合化 | 第78页 |
| ·资本市场多元化 | 第78-79页 |
| ·处理成本内部化 | 第79页 |
| ·环保意识普及化 | 第79页 |
| ·责任主体明确化 | 第79页 |
| ·监督受益协同化 | 第79-80页 |
| ·管理主体就地化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建议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