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科学问题及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2页 |
第一节 区域构造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区域地层 | 第19-20页 |
一、前寒武纪基底 | 第19页 |
二、古生代地层 | 第19-20页 |
三、中生代地层 | 第20页 |
第三节 区域岩浆活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样品的选择与岩相学特征 | 第22-30页 |
第一节 花岗岩样品的选择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样品的岩相学特征 | 第24-30页 |
一、南区代表性岩石特征 | 第24-25页 |
二、北区代表性岩石特征 | 第25-30页 |
第四章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0-34页 |
第一节 岩石样品前处理 | 第30页 |
第二节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 | 第30-31页 |
一、主量元素 | 第30-31页 |
二、微量元素 | 第31页 |
第三节 全岩Sr-Nd同位素测试 | 第31-32页 |
第四节 锆石原位Hf-O同位素测试 | 第32-34页 |
一、SIMS锆石O同位素 | 第32页 |
二、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延边地区花岗岩元素、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34-44页 |
第一节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 | 第38-39页 |
第四节 锆石原位Hf-O同位素特征 | 第39-44页 |
第六章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延边地区深部地壳的置换作用 | 第44-60页 |
第一节 置换前延边南北区深部地壳物质组成及演化 | 第44-57页 |
一、北区花岗岩Sr-Nd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趋势 | 第44-46页 |
二、南区花岗岩Sr-Nd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趋势 | 第46页 |
三、北区花岗岩锆石原位Hf-O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趋势 | 第46-53页 |
四、南区花岗岩锆石原位Hf-O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趋势 | 第53-57页 |
第二节 置换可能的动力学机制和方式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附表 | 第72-9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