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发展--云南省耿马县芒团傣族手工造纸生活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48页
 一 研究缘起第11-14页
 二 研究综述第14-33页
  (一) 手工造纸技艺研究第14-17页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第17-25页
  (三) 现代性与国家的视角第25-29页
  (四) 傣族社会研究第29-33页
 三 田野调查点情况第33-44页
  (一) 孟定的地理特征第33-35页
  (二) 孟定傣族的来源第35-37页
  (三) 孟定傣族的社会文化特征第37-41页
  (四) 芒团寨基本情况介绍第41-44页
 四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44-48页
  (一) 研究意义第44-46页
  (二) 研究方法第46页
  (三) 研究思路第46-48页
第一章 孟定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第48-79页
 第一节 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来源与原料第48-55页
  一、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探源第48-50页
  二、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原料第50-55页
 第二节 芒团傣族手工纸的制作和用途第55-71页
  一、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场地及工具第55-60页
  二、芒团傣族手工纸制造流程第60-69页
  三、芒团傣族手工纸的主要用途第69-71页
 第三节 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现状第71-79页
  一、手工造纸人现状第71-75页
  二、家庭手工业第75-79页
第二章 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传承的宗教文化根源第79-112页
 第一节 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与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第79-90页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与芒团傣族社会第79-85页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书写载体第85-87页
  三、南传上座部佛教功德观与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第87-90页
 第二节 傣族民间宗教与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第90-97页
  一、傣族民间宗教与芒团傣族社会第91-92页
  二、傣文的书写载体和仪式器物制作第92-96页
  三、傣族民间宗教村寨观与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第96-97页
 第三节 “摆威桑”与纸的消耗第97-112页
  一、“摆威桑”仪式第97-103页
  二、傣族手工纸在“摆威桑”中的用途第103-108页
  三、“摆威桑”中傣族手工纸的文化意义第108-112页
第三章 非遗项目与芒团傣族村寨的变迁第112-139页
 第一节 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第112-120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113-115页
  二、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申遗之路第115-118页
  三、政府参与和主导的申请第118-120页
 第二节 芒团的非遗传承人第120-129页
  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认定第120-122页
  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认定的困境第122-126页
  三、非遗传承人政策实施问题第126-129页
 第三节 变迁中的芒团寨第129-139页
  一、政府和媒体对芒团青睐有加第129-133页
  二、社会精英参与芒团的建设第133-136页
  三、成为孟定傣族文化的“新星”第136-139页
第四章 造纸生活的社会关系及其变迁第139-169页
 第一节 构树皮原料准备过程中社会关系的扩展第139-151页
  一、构树皮的需求量和获取方式第139-142页
  二、村寨内部社会关系的扩展第142-147页
  三、族内和族际交往的扩展第147-151页
 第二节 造纸过程中的多样性造纸生活第151-159页
  一、家庭内的造纸生活第151-154页
  二、村寨空间中的造纸生活第154-159页
 第三节 纸张销售的多种组织方式第159-169页
  一、芒团傣族手工纸的主要销售模式第159-160页
  二、传统销售模式的组织方式第160-164页
  三、新型销售模式的组织方式第164-169页
第五章 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第169-199页
 第一节 非遗产业的项目和组织第169-178页
  一、旅游村的打造第169-172页
  二、手工造纸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第172-175页
  三、构树产业基地的建设第175-178页
 第二节 非遗产业开发诉求的博弈第178-187页
  一、非遗资源第179-182页
  二、非遗资源之争第182-187页
 第三节 非遗项目产业化过程中的日常生活第187-199页
  一、造纸生活的产业化第187-192页
  二、日常生活的非遗化第192-195页
  三、非遗生活的跨民族性第195-199页
第六章 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第199-227页
 第一节 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发展第199-211页
  一、技艺传统的保持与创新第200-203页
  二、社会关系的维持和扩展第203-206页
  三、傣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第206-211页
 第二节 传统文化在现代发展的路径和条件第211-219页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问题第211-214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路径第214-217页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发展的条件第217-219页
 第三节 嵌合: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之路第219-227页
  一、技艺生活嵌合社会文化第219-222页
  二、小传统嵌合大传统第222-224页
  三、传统文化事项嵌合多元文化情境第224-227页
结语第227-230页
附录第230-233页
 图第230-231页
 表格第231-232页
 个案第232页
 访谈第232-233页
参考文献第233-237页
 中文参考文献第233-236页
 英文参考文献第236-237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237-238页
致谢第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曲硐回族丧葬文化研究
下一篇:多天线频谱感知与接入模型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