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天线频谱感知与接入模型协议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引言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23页 |
·频谱使用现状 | 第11-14页 |
·认知无线电概述 | 第14-15页 |
·标准化进程 | 第15-19页 |
·相关项目 | 第19-21页 |
·应用领域 | 第21-2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章节安排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基于多天线的智能频谱感知 | 第27-59页 |
·引言 | 第27页 |
·频谱感知技术概述 | 第27-33页 |
·发射机检测 | 第27-29页 |
·接收机检测 | 第29-30页 |
·协作感知技术 | 第30-31页 |
·多天线频谱检测技术 | 第31-33页 |
·多天线智能感知算法 | 第33-49页 |
·检测过程 | 第33-38页 |
·二元假设检验模型 | 第38-40页 |
·瞬时检测概率 | 第40-43页 |
·合并信噪比 | 第43-48页 |
·平均检测概率和平均检测时间 | 第48-49页 |
·接收机特性曲线分析 | 第49-58页 |
·匹配滤波器虚警概率 | 第50-51页 |
·双门限能量检测虚警概率 | 第51页 |
·不确定概率 | 第51-52页 |
·循环平稳检测虚警概率 | 第52-53页 |
·两步感知概率 | 第53-54页 |
·天线数 | 第54-55页 |
·衰减功率 | 第55-56页 |
·信噪比 | 第56-57页 |
·采样点数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基于损失制轮询服务的混合频谱接入模型 | 第59-99页 |
·引言 | 第59页 |
·频谱接入技术概述 | 第59-68页 |
·接入模型 | 第59-61页 |
·认知MAC协议 | 第61-62页 |
·排队过程 | 第62-65页 |
·轮询机制 | 第65-68页 |
·损失制轮询服务混合频谱接入分析 | 第68-88页 |
·轮询模型 | 第68-70页 |
·次用户的平均服务率 | 第70-73页 |
·次用户的多队列调度方案研究 | 第73-88页 |
·接收机特性曲线分析 | 第88-98页 |
·最大平均服务率 | 第88-90页 |
·单优先级轮询调度 | 第90-95页 |
·两级优先级轮询调度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四章 基于OPNET的感知与接入仿真研究 | 第99-123页 |
·引言 | 第99页 |
·认知技术的仿真研究现状 | 第99-103页 |
·感知技术仿真 | 第99-100页 |
·接入技术层的仿真 | 第100-101页 |
·基于OPNET的仿真 | 第101-103页 |
·仿真模型与实现 | 第103-115页 |
·主用户信源节点 | 第103-104页 |
·主用户和次用户信宿节点 | 第104-105页 |
·次用户信源节点 | 第105-109页 |
·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接口 | 第109-110页 |
·基于Simulink的无线信道模型设计 | 第110-115页 |
·实验分析与测试 | 第115-122页 |
·初始化网络场景 | 第115-116页 |
·循环谱特性 | 第116-117页 |
·检测性能 | 第117-119页 |
·频谱利用率 | 第119-120页 |
·排队数学指标 | 第120-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3-124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