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非正规金融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社会资本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社会资本与非正规融资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4页 |
|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 ·社会资本的涵义 | 第15页 |
| ·小微企业的概念 | 第15-17页 |
| ·非正规融资的涵义 | 第17页 |
| ·我国非正规融资的现状 | 第17-20页 |
| ·非正规融资的规模大 | 第17页 |
| ·非正规融资的形式多样 | 第17-18页 |
| ·非正规融资的利率弹性大 | 第18页 |
| ·非正规融资的如期还款率高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社会资本视角下对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 ·社会资本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 第20-22页 |
| ·小微企业融资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 ·基于社会资本的非正规融资与小微企业的契合性 | 第21-22页 |
| ·社会资本对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22-24页 |
| ·社会资本的信息机制 | 第23页 |
| ·社会资本的信任机制 | 第23-24页 |
| ·社会资本的互惠机制 | 第24页 |
| ·社会资本测量体系的构建 | 第24-25页 |
|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调查概况及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7-39页 |
| ·泉州市非正规融资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 ·调研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28-31页 |
| ·调研方法 | 第28页 |
| ·问卷设计 | 第28-31页 |
| ·问卷发放与收回 | 第31-32页 |
|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9页 |
| ·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32-36页 |
| ·企业主的基本情况 | 第36-39页 |
| 第五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9-57页 |
| ·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概况 | 第39-40页 |
| ·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的额度 | 第40-41页 |
| ·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的方式 | 第41-42页 |
| ·小微企业归还到期非正规借贷的情况 | 第42-43页 |
| ·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因素 | 第43-56页 |
| ·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 ·社会互动对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结果 | 第45-50页 |
| ·信任对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结果 | 第50-51页 |
| ·互惠对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结果 | 第51-53页 |
| ·经济因素对小微企业非正规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结果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对小微企业获取非正规融资的相关建议 | 第57-61页 |
| ·非正规融资的规范发展 | 第57-59页 |
| ·确保非正规融资范围的有界性 | 第57页 |
| ·建立非正规融资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57-58页 |
| ·建立和完善正式制度 | 第58-59页 |
| ·构建企业社会资本,促进小微企业获取非正规融资 | 第59-61页 |
| ·加强社会互动,扩大小微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 | 第59页 |
| ·提升小微企业的信用和信誉,赢得他人的信任 | 第59页 |
| ·加强小微企业的互惠意识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