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梯形轨枕结构设计参数的性能响应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无砟轨道的发展情况 | 第11-15页 |
| ·国外无砟轨道的结构与特点 | 第11-14页 |
| ·我国无砟轨道发展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梯形轨枕无砟轨道结构及研究应用情况 | 第15-19页 |
| ·梯形轨枕轨道结构概念 | 第15-16页 |
| ·梯形轨枕轨道系统分类 | 第16-17页 |
| ·梯形轨枕的特点 | 第17-18页 |
| ·梯形轨枕的应用 | 第18页 |
| ·梯形轨枕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钢轨-轨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30页 |
|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轨道结构构成 | 第21-23页 |
| ·概述 | 第21页 |
| ·轨道结构类型设计 | 第21-23页 |
| ·有限元理论及ANSYS仿真模拟软件简介 | 第23-24页 |
| ·有限元理论简介 | 第23页 |
| ·ANSYS仿真模拟软件简介 | 第23-24页 |
| ·标准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 ·力学模型与结构单元选型 | 第24-25页 |
| ·建模参数选取 | 第25-27页 |
| ·特殊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标准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分析 | 第30-45页 |
| ·梯形轨枕初步分析 | 第30-35页 |
| ·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分析 | 第30-33页 |
| ·变换减振材料刚度的分析 | 第33-35页 |
| ·边缘减振材料必要性分析 | 第35-43页 |
| ·不设边缘减振材料的分析 | 第35-40页 |
| ·增设边缘减振材料的分析 | 第40-43页 |
| ·改进方案的提出与验证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特殊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分析 | 第45-59页 |
| ·梯形轨枕初步分析 | 第45-48页 |
| ·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分析 | 第45-47页 |
| ·变换减振材料刚度值的分析 | 第47-48页 |
| ·边缘减振材料必要性分析 | 第48-57页 |
| ·不设边缘减振材料的分析 | 第48-54页 |
| ·增设边缘减振材料的分析 | 第54-57页 |
| ·改进方案的提出与验证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减振材料间距的分析 | 第59-66页 |
| ·标准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的分析 | 第59-62页 |
| ·间距设置 | 第59-60页 |
| ·不同间距的分析 | 第60-62页 |
| ·特殊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的分析 | 第62-65页 |
| ·间距设置 | 第62页 |
| ·不同间距的分析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梯形轨枕弹性模量的分析 | 第66-73页 |
| ·标准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的分析 | 第66-69页 |
| ·弹性模量设置 | 第66-67页 |
| ·变换弹性模量的分析 | 第67-69页 |
| ·特殊型梯形轨枕轨道结构的分析 | 第69-72页 |
| ·弹性模量设置 | 第69-70页 |
| ·变换弹性模量的分析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工作与总结 | 第73页 |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