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一)复习课在整个高中阶段实际教学中占有较大的课时比重 | 第11-13页 |
(二)目前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三)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 | 第14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一)复习课的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1.关于对复习课的经验之谈 | 第14-15页 |
2.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 第15页 |
3.对化学复习课中复习模式的讨论 | 第15页 |
4.对化学课中学习方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教学行为研究概述 | 第16-19页 |
1.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概述 | 第16页 |
2.化学课堂教学行为概述 | 第16-19页 |
三、理论思考与概念界定 | 第19-28页 |
(一)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 | 第19-21页 |
1.中学化学在知识上的特点 | 第19页 |
2.在教材安排上的特点 | 第19-21页 |
(二)复习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1.复习的定义 | 第21-22页 |
2.复习的作用 | 第22-23页 |
(三)课堂教学行为的界定 | 第23-24页 |
1.对话行为 | 第23页 |
2.呈示行为 | 第23-24页 |
3.指导行为 | 第24页 |
(四)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的界定 | 第24-28页 |
1.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的界定 | 第25页 |
2.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 第25-27页 |
3.本文关于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界定 | 第27-28页 |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28-33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8-32页 |
1.教师的选取 | 第28-29页 |
2.复习课样本的选取 | 第29-30页 |
3.教学行为的选取 | 第30-32页 |
(1)研究对话行为的理由 | 第30-31页 |
(2)研究呈示行为的理由 | 第31-3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1.因素分析法 | 第32页 |
2.课堂观察法 | 第32页 |
3.案例分析法 | 第32-33页 |
五、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特点 | 第33-53页 |
(一)新手型教师教学行为的统计特征和分析 | 第33-40页 |
1.新手型教师课堂中教学行为的构成情况 | 第33-35页 |
2.关于新手型教师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分析 | 第35-37页 |
3.新手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案例分析 | 第37-40页 |
(二)熟手型教师教学行为的统计特征和分析 | 第40-45页 |
1.熟手型教师课堂中教学行为的构成情况 | 第40页 |
2.关于熟手型教师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分析 | 第40-43页 |
3.熟手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案例分析 | 第43-45页 |
(三)专家型教师教学行为的统计特征和分析 | 第45-53页 |
1.专家型教师课堂中教学行为的构成情况 | 第45-46页 |
2.关于专家型教师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分析 | 第46-49页 |
3.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案例分析 | 第49-53页 |
六、不同类型教师教学行为分析 | 第53-64页 |
(一)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对话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 第53-57页 |
1.对话行为教学在不同类型教师课堂中的使用情况 | 第53-54页 |
2.对话教学行为中不同类型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 第54-57页 |
(二)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呈示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 第57-64页 |
1.呈示行为的传播途径与传播主体 | 第57页 |
2.呈示行为的划分 | 第57-58页 |
3.不同类型教师课堂教学三类呈示行为的使用情况统计 | 第58页 |
4.不同类型教师关于三类呈示行为运用情况分析 | 第58-64页 |
七、结论与启示 | 第64-66页 |
(一)结论 | 第64-65页 |
(二)启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