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三弦论文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创作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7页
第一章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创作情况概述第17-34页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条件第17-21页
     ·蒙古三弦传统表演形式第17-19页
     ·早期的当代蒙古三弦作品创作活动第19-21页
   ·不同创作主体下的当代蒙古三弦作品第21-26页
     ·以三弦演奏家及教育家为主体的创作第22-25页
     ·以专业作曲家为主体的创作第25-26页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的题材类型第26-29页
     ·描摹、歌颂美好生活第26-27页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第27-28页
     ·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第28页
     ·对民族乐韵的传递第28-29页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的传播与应用第29-34页
     ·出版情况第29-31页
     ·展演情况第31-32页
     ·获奖情况第32-34页
第二章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中的旋律语汇第34-50页
   ·“应弦音”与“空弦音”的立体化旋律第34-39页
     ·横向——旋律表现力的扩展第35-37页
     ·纵向——音响层次上的拓展第37-39页
   ·风格独特的“点状”旋律第39-46页
     ·同音反复在“均值十六分”节奏中的运用第40-42页
     ·同音反复在“后十六”节奏中的运用第42-44页
     ·“滚奏”技巧形成的震音式同音反复第44-46页
   ·唱腔化的旋律装饰技巧第46-50页
     ·颤音第46-48页
     ·波音第48页
     ·滑音第48-50页
第三章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的结构思维第50-72页
   ·“装饰”“翻新”——建立在民间乐曲原有结构上的改编第50-52页
   ·“民歌重组”——以“拼接”“组装”手法结构全曲第52-59页
     ·“民歌联唱”式的“联曲”结构第53-57页
     ·“器乐曲与长调歌曲组合”形式的套用第57-59页
   ·“变奏”贯穿——“统一与对比相协调”的结构理念第59-66页
     ·“变化重复”——变奏思维的“试验田”第60-61页
     ·小型变奏曲——“变化重复”的延续第61-63页
     ·“主题变奏”型单三部曲式——对比性的增强第63-66页
   ·“主题展衍”——“动机”截取的多样化第66-72页
     ·“头部动机”的截取第66-68页
     ·“特性动机”的截取第68-69页
     ·“骨干音”剥离式的动机截取第69-72页
第四章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多声音乐类型及表现方式第72-98页
   ·四胡三弦二重奏作品第72-81页
     ·乐器音色上的差异及互补第73页
     ·声部结合方式及特点第73-80页
     ·三弦声部的独立展示及其特殊作用第80-81页
   ·三弦重奏与合奏作品第81-84页
     ·对比性复调织体的运用第81-82页
     ·和声效果的强化第82页
     ·和弦演奏方式及音响特点的改变第82-84页
   ·带有钢琴伴奏的三弦作品第84-98页
     ·和声技法运用第84-92页
     ·传统钢琴化织体的运用第92-95页
     ·统一材料在不同声部的变化呈现第95-98页
第五章 当代蒙古三弦作品创作创新之思考第98-111页
   ·主题创作及其发展手法的扩展第99-102页
     ·汲取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第99-100页
     ·个性化中的蒙古族音乐风格体现第100页
     ·拓宽调式调性运用思维第100-101页
     ·蒙古三弦演奏技巧上的进一步扩展第101-102页
   ·独奏曲音乐体裁的拓宽第102-106页
     ·中小型组曲第103-104页
     ·音乐会练习曲第104-105页
     ·叙事曲第105-106页
   ·蒙古三弦与各种音乐表现形式的结合第106-111页
     ·蒙古三弦与交响乐队的结合第107-108页
     ·蒙古三弦与其它民族乐器的结合第108页
     ·蒙古三弦与人声的结合第108-111页
结语第111-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H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剧场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