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4-15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15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国家助学贷款概述 | 第16-25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 | 第16-17页 |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 | 第17-19页 |
·政策性 | 第17-18页 |
·商业性 | 第18页 |
·风险性 | 第18-19页 |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国家助学贷款试点阶段(1999 年6 月至2000 年8 月) | 第19页 |
·国家助学贷款推广和发展阶段(2000 年9 月至2004 年6 月) | 第19-20页 |
·国家助学贷款调整和完善阶段(2004 年6 月至今) | 第20-22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 第23页 |
·信用风险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31页 |
·国家助学贷款供给与需求矛盾大,发展不均衡 | 第25-26页 |
·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惜贷”现象加剧 | 第26-27页 |
·高校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 第27-28页 |
·观念认识的不到位,与银行配合不协调 | 第27页 |
·宣传教育不到位,诚信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27-28页 |
·借款学生违约率高,贷款实施的难度大 | 第28-31页 |
·大学生的信用观念不强 | 第28-29页 |
·借款学生在毕业之后获得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 第29-31页 |
第4章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 | 第31-41页 |
·从政府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 第32-35页 |
·完善法制建设,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 | 第32-33页 |
·体制创新,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保障 | 第33-35页 |
·提高政府汲取能力,增加放贷总量 | 第35页 |
·从银行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 第35-37页 |
·充分发挥银行的业务指导作用 | 第35页 |
·创新贷款偿还方式 | 第35-36页 |
·提高贷后管理力度 | 第36-37页 |
·从高校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 第37-39页 |
·设立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部门 | 第37页 |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 第37-38页 |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 第38-39页 |
·从学生的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 第39-41页 |
·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责任意识 | 第39页 |
·提高就业水平,增强还款能力 | 第39-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说明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