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的纪律精神对培养小学生道德的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六、个人研究兴趣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涂尔干生平简介及纪律精神产生的背景 | 第18-24页 |
一、生平简介 | 第18-19页 |
二、产生的背景 | 第19-24页 |
(一) 社会背景 | 第19-20页 |
(二) 社会学、教育学思想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涂尔干纪律精神的内涵 | 第24-35页 |
一、纪律精神的含义 | 第24-27页 |
(一) 常规性 | 第24-25页 |
(二) 权威 | 第25-27页 |
二、培养纪律精神的对象 | 第27页 |
三、儿童纪律精神养成的理论出发点 | 第27-29页 |
(一) 儿童易受习惯力量的支配 | 第28页 |
(二) 儿童易受暗示性 | 第28-29页 |
四、儿童纪律精神养成的途径 | 第29-35页 |
(一) 学校——培养儿童纪律精神的特殊场域 | 第29-31页 |
(二) 教师——时代道德的代言人 | 第31-32页 |
(三) 教育方式——不反对强制和灌输 | 第32-33页 |
(四) 采取的手段:惩罚和奖赏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纪律精神与小学生道德的培养 | 第35-44页 |
一、涂尔干纪律精神的时代意义 | 第35-37页 |
(一) 对学校纪律的再认识 | 第35-36页 |
(二) 纪律精神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完善的人格 | 第36-37页 |
二、涂尔干纪律精神对学校培养小学生道德的启示 | 第37-44页 |
(一) 树立学校纪律的权威性 | 第38-39页 |
(二) 学校纪律要指向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 | 第39页 |
(三) 重视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 第39-40页 |
(四) 合理使用惩罚和奖赏 | 第40-42页 |
(五) 合理看待灌输思想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