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消化道生物摩擦学发展现状 | 第17-28页 |
·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发症 | 第17-19页 |
·胶囊式内镜与消化道的生物摩擦学 | 第19-24页 |
·微机器人内镜与消化道的生物摩擦学 | 第24-28页 |
·消化道生物摩擦学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离体管内实验法 | 第29页 |
·离体开式实验法 | 第29-30页 |
·有限元分析法 | 第3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第二章 消化道内表面微细结构 | 第34-56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舌头的内表面形貌 | 第35-36页 |
·食道的内表面形貌 | 第36-38页 |
·胃的内表面形貌 | 第38页 |
·小肠的内表面形貌 | 第38-42页 |
·大肠的内表面形貌 | 第42-43页 |
·消化道的分维数 | 第43-53页 |
·分维数计算方法 | 第44-46页 |
·小肠的分维数 | 第46-52页 |
·小肠的内表面计算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三章 消化道的力学性能 | 第56-76页 |
·引言 | 第56-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食道的力学性能 | 第60页 |
·十二指肠的力学性能 | 第60-61页 |
·空肠的力学性能 | 第61-62页 |
·回肠的力学性能 | 第62页 |
·大肠的力学性能 | 第62-63页 |
·分析讨论 | 第63-64页 |
·软组织的拟弹性 | 第64页 |
·力学模型 | 第64-73页 |
·薄壳一般理论 | 第65-68页 |
·消化道的控制方程 | 第68-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四章 肠黏液流变性和润滑性 | 第76-94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流变性实验 | 第77-82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1页 |
·流变性机理分析 | 第81-82页 |
·润滑性实验 | 第82-84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82-83页 |
·实验方法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页 |
·肠黏液润滑性机理分析 | 第83-84页 |
·其他几种生物润滑液 | 第84-90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85页 |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6-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4页 |
第五章 消化道的生物摩擦学性能 | 第94-104页 |
·引言 | 第94-95页 |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95页 |
·实验方法 | 第95-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3页 |
·摩擦系数与环向应变 | 第97-99页 |
·摩擦系数与载荷 | 第99-101页 |
·摩擦系数与速度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摩擦力预测模型及仿真分析 | 第104-124页 |
·引言 | 第104页 |
·有粘弹性变形的摩擦力预测模型 | 第104-109页 |
·应力松弛本构方程 | 第104-105页 |
·肠道蠕动模型 | 第105-109页 |
·无粘弹性变形的摩擦力预测模型 | 第109-113页 |
·肠道结构模型 | 第109-110页 |
·肠道结构转化模型 | 第110-111页 |
·肠道的摩擦力预测模型 | 第111-113页 |
·摩擦力计算表达式 | 第113页 |
·仿真分析 | 第113-121页 |
·数值分析 | 第114-121页 |
·结论 | 第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总结 | 第124-126页 |
·创新 | 第126-127页 |
·展望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6页 |
博士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申请专利和主持参与科研项目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