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垦系统特征分析的农场(镇)规划研究--以黑龙江垦区前进农场规划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次 | 第7-12页 |
Contents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7-19页 |
·国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 | 第17-18页 |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 第18页 |
·黑龙江农垦总局城镇化进程的需求 | 第18页 |
·前进农场自身发展的需求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1-32页 |
·国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25-32页 |
·同类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32页 |
·课题研究方法、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研究结构框架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农垦系统特征概述 | 第37-57页 |
·我国农垦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37-43页 |
·创建开发期(1947-1955) | 第37-39页 |
·建设发展期(1956-1966) | 第39-42页 |
·曲折发展期(1967-1978) | 第42页 |
·改革开放期(1979-现在) | 第42-43页 |
·我国农垦系统的基本特点 | 第43-47页 |
·国有农场的性质 | 第43-44页 |
·农垦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 第44页 |
·农垦系统管理体制特征 | 第44-45页 |
·农垦系统的产业特征 | 第45-46页 |
·农垦系统的居民特征 | 第46页 |
·农垦系统的用地特征 | 第46-47页 |
·黑龙江垦区的特征 | 第47-55页 |
·地域特征 | 第47-49页 |
·居民特征 | 第49页 |
·体系特征 | 第49-50页 |
·用地特征 | 第50-51页 |
·产业特征 | 第51-53页 |
·管理特征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黑龙江农垦系统农场的解析 | 第57-67页 |
·农垦系统中农场的性质与地位 | 第57-59页 |
·农场的性质 | 第57页 |
·镇的性质 | 第57-58页 |
·农场与镇的联系与区别 | 第58-59页 |
·农场的地位 | 第59页 |
·农场在农垦系统中承担的主要功能 | 第59-60页 |
·服务农业生产 | 第59页 |
·连接城市与农村 | 第59-60页 |
·农场在农垦系统中承担的主要作用 | 第60-61页 |
·形成区域中心 | 第60页 |
·带动经济建设 | 第60-61页 |
·提高生活水平 | 第61页 |
·农场规划在农垦系统发展中的意义 | 第61-64页 |
·促进经济发展 | 第61-62页 |
·改善生活环境 | 第62-63页 |
·发挥农场优势 | 第63页 |
·加强城镇交流 | 第63-64页 |
·垦区前进农场的定位与作用 | 第64页 |
·地区的贸易中心 | 第64页 |
·重要的交通枢纽 | 第64页 |
·重点的建设城镇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四章 基于企业社区特征的农场规划策略 | 第67-85页 |
·企业社区的基本含义及与其农场联系 | 第67-72页 |
·企业社区含义 | 第67-69页 |
·社区的基本概念 | 第67页 |
·社区的特性 | 第67-68页 |
·企业社区的含义 | 第68-69页 |
·企业社区的构成要素 | 第69-70页 |
·企业社区成员 | 第69页 |
·企业社区地域 | 第69页 |
·企业社会结构 | 第69-70页 |
·企业制度 | 第70页 |
·企业社会心理 | 第70页 |
·农场与企业社区的联系 | 第70-72页 |
·成员要素的联系 | 第70页 |
·地域要素的联系 | 第70-71页 |
·社会结构要素的联系 | 第71页 |
·制度要素的联系 | 第71页 |
·社会心理要素的联系 | 第71页 |
·其他联系要素 | 第71-72页 |
·农场作为企业社区的建设意义及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72-74页 |
·农场作为企业社区的建设意义 | 第72-73页 |
·顺应农场发展的趋势 | 第72页 |
·利于维护农场的稳定 | 第72页 |
·提高农场市场竞争力 | 第72-73页 |
·促进农场城市化建设 | 第73页 |
·农场作为企业社区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73-74页 |
·企业社区规划的必要性 | 第73页 |
·企业社区规划的可行性 | 第73-74页 |
·基于企业社区特征的农场规划方法 | 第74-75页 |
·企业社区规划方法 | 第74-75页 |
·社区的划分 | 第74页 |
·居住社区规划原则 | 第74页 |
·公共服务社区规划原则 | 第74-75页 |
·产业社区规划原则 | 第75页 |
·企业社区规划与农场规划的结合 | 第75页 |
·基于企业社区特征的农场规划要点 | 第75-82页 |
·农场人口预测 | 第75-77页 |
·自然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 第75-76页 |
·机械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77页 |
·场域体系规划 | 第77-81页 |
·双重管理体系 | 第77-78页 |
·场域村镇体系 | 第78-81页 |
·用地与结构规划 | 第81-82页 |
·用地规划 | 第81页 |
·功能结构规划 | 第81页 |
·产业布局规划 | 第81-82页 |
·农场社区空间规划 | 第82页 |
·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建设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第五章 实证——前进农场场部规划 | 第85-103页 |
·前进农场现状特征分析 | 第85-90页 |
·农场的建立与发展 | 第85页 |
·区域地理与土地面积 | 第85-86页 |
·社会经济与人口规模 | 第86-87页 |
·现状用地与产业分布 | 第87-89页 |
·道路与市政设施建设 | 第89-90页 |
·前进农场场部规划的目标 | 第90-91页 |
·提升前进农场在垦区的地位 | 第90页 |
·促进前进农场的经济发展 | 第90页 |
·提高前进农场的建设水平 | 第90页 |
·展现前进农场的城镇特色 | 第90-91页 |
·研究在规划中的应用 | 第91-99页 |
·职工数量预测 | 第91-92页 |
·场域布局规划 | 第92-93页 |
·场部总体布局 | 第93-95页 |
·生产服务设施布局 | 第95-97页 |
·场部特色营造 | 第97-99页 |
·规划成果实施策略 | 第99-101页 |
·完善垦区规划法规和标准 | 第99-100页 |
·明确垦区的规划编制体系 | 第100页 |
·创新垦区管理体制和方式 | 第100页 |
·积极依靠国家的行政力量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3-105页 |
·创新点与结论 | 第103-10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作者简介 | 第10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与工程实践项目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