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21-24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城中村”改造规划 | 第25-39页 |
·公共政策的概念辨析 | 第25-28页 |
·公共政策的涵义 | 第25-26页 |
·公共政策的特征 | 第26-27页 |
·公共政策的价值标准 | 第27-28页 |
·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 | 第28-31页 |
·城市规划符合公共政策的概念涵义 | 第28-29页 |
·城市规划具备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城市规划符合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 第30-31页 |
·“城中村”概述 | 第31-35页 |
·“城中村”的定义和分类 | 第31-33页 |
·“城中村”的成因和特征 | 第33-35页 |
·“城中村”改造相关理论 | 第35-36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35页 |
·级差地租理论 | 第35-36页 |
·城市政体理论 | 第36页 |
·博弈论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基于公共政策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 | 第39-53页 |
·“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9-40页 |
·“城中村”改造是优化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 | 第40页 |
·“城中村”改造是提供村民长期生活保障的有效手段 | 第40页 |
·“城中村”改造主体的确定 | 第40-43页 |
·公共政策的主体 | 第40-43页 |
·“城中村”改造的主体 | 第43页 |
·“城中村”改造主体的关系分析 | 第43-48页 |
·作为公共政策主体的政府 | 第43-44页 |
·作为改造主体的政府与村民 | 第44-45页 |
·作为改造主体的政府与开发商 | 第45页 |
·作为改造主体的村民(村集体)与开发商 | 第45-46页 |
·“城中村”改造的三方利益协调 | 第46-48页 |
·协调“城中村”改造主体关系的规划策略 | 第48-51页 |
·加快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策略 | 第48页 |
·健全改造的相关法津法规策略 | 第48-49页 |
·提供必要合理的优惠政策策略 | 第49页 |
·制定权威公正的改造规划策略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长治市“城中村”改造中的难点分析及规划解决对策 | 第53-71页 |
·长治市“城中村”现状 | 第53-57页 |
·长治市简介 | 第53-55页 |
·长治市“城中村”现状 | 第55-57页 |
·长治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 | 第57-60页 |
·国内“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 | 第57-58页 |
·长治市“城中村”改造模式选择 | 第58-60页 |
·长治市“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分析 | 第60-63页 |
·相关制度转变难 | 第61页 |
·村民思想阻力大 | 第61-62页 |
·资金筹措问题大 | 第62页 |
·相关方利益冲突 | 第62页 |
·相关政策不完善 | 第62-63页 |
·规划控制力度弱 | 第63页 |
·基于公共政策属性的“城中村”改造对策 | 第63-69页 |
·推进公平公正的“城中村”转制 | 第63-65页 |
·努力调节和消除村民的阻碍思想 | 第65页 |
·鼓励多途径进行改造资金的筹措 | 第65-66页 |
·调节和均衡改造主体的利益关系 | 第66页 |
·增强各层次优惠政策和改造监督 | 第66-67页 |
·注重改造规划的动态性和公开性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长治市马坊头“城中村”改造规划实例分析 | 第71-85页 |
·马坊头村基本情况 | 第71-72页 |
·区位概况 | 第71页 |
·马坊头村现状 | 第71-72页 |
·基于公共政策属性的马坊头村改造规划策略 | 第72-76页 |
·产出最大、宜居最优的改造目标 | 第72页 |
·村民自愿、公开公正的改造原则 | 第72-73页 |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改造思路 | 第73页 |
·分期建设、多方引资的改造模式 | 第73-74页 |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补偿方式 | 第74-75页 |
·多设计方案择优选择的规划控制 | 第75-76页 |
·马坊头村改造规划方案 | 第76-82页 |
·规划指导思想 | 第76页 |
·规划技术框架 | 第76-77页 |
·规划设计构思 | 第77-79页 |
·绿化系统布局 | 第79-80页 |
·公建配套布局 | 第80页 |
·建筑设计构思 | 第80-81页 |
·技术经济指标 | 第81-82页 |
·马坊头村“城中村”改造的启示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页 |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