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技术的驱动桥桥壳工艺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插图清单 | 第8-11页 |
插表清单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对驱动桥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驱动桥壳冲压工艺分析 | 第15-21页 |
·驱动桥壳的结构方案 | 第15-16页 |
·可分式桥壳 | 第15页 |
·整体式桥壳 | 第15-16页 |
·组合式桥壳 | 第16页 |
·钢板冲压焊接整体式 | 第16-17页 |
·驱动桥壳涉及的焊接方式 | 第17-20页 |
·角焊 | 第17-19页 |
·对焊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桥壳片的有限元分析 | 第21-29页 |
·ANSYS Workbench 的简介 | 第21-22页 |
·与CAD软件的相关性及双向相关性 | 第21页 |
·完全参数化分析环境 | 第21页 |
·自动网格划分 | 第21页 |
·真正的工程向导 | 第21页 |
·自动接触识别 | 第21页 |
·ANSYS命令及APDL访问 | 第21-22页 |
·客户化 | 第22页 |
·桥壳片的有限元分析 | 第22-25页 |
·有限元模型的导入 | 第22-23页 |
·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23页 |
·载荷和边界条件的加载 | 第23-24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24-25页 |
·驱动桥壳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28页 |
·驱动桥壳的有限元模型的导入 | 第25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25-26页 |
·载荷和约束的施加 | 第26页 |
·计算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桥壳的台架疲劳试验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对焊桥壳的有限元分析 | 第29-42页 |
·驱动桥壳模型的前处理 | 第29-32页 |
·桥壳几何模型的修复 | 第29页 |
·网格划分和材料属性 | 第29-30页 |
·边界条件和施加载荷 | 第30-32页 |
·驱动桥壳模型的应力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垂直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32页 |
·最大牵引力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32-33页 |
·紧急制动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33-34页 |
·最大侧向力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34页 |
·驱动桥壳模型的疲劳寿命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垂直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35页 |
·最大牵引力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35页 |
·紧急制动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35-36页 |
·最大侧向力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36页 |
·针对桥壳对焊焊缝处做强度与疲劳分析 | 第36-40页 |
·简述 | 第36页 |
·最大铅垂力工况 | 第36-37页 |
·最大牵引力工况 | 第37-38页 |
·紧急制动工况 | 第38-39页 |
·最大侧向力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角焊桥壳的有限元分析 | 第42-54页 |
·驱动桥壳模型的前处理 | 第42页 |
·驱动桥壳模型的应力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垂直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42-43页 |
·最大牵引力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43页 |
·紧急制动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43-44页 |
·最大侧向力工况应力应变分析 | 第44-45页 |
·驱动桥壳模型的疲劳寿命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垂直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45页 |
·最大牵引力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45-46页 |
·紧急制动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46页 |
·最大侧向力工况下疲劳分析 | 第46-47页 |
·针对桥壳角焊焊缝处做强度与疲劳分析 | 第47-51页 |
·简述 | 第47页 |
·垂直工况 | 第47-48页 |
·最大牵引力工况 | 第48-49页 |
·紧急制动工况 | 第49-50页 |
·最大侧向力 | 第50-51页 |
·桥壳对焊与角焊分析结果对比 | 第51-54页 |
·桥壳整体分析对比 | 第51-52页 |
·桥壳焊缝分析对比 | 第52-54页 |
6 驱动桥实验 | 第54-57页 |
·驱动桥台架实验 | 第54-57页 |
·驱动桥台架实验标准 | 第54页 |
·驱动桥实验参数 | 第54页 |
·台架实验及其结果 | 第54-5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