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概念界定 | 第16-27页 |
一、相关文献研究 | 第16-25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2页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7-28页 |
二、研究工具和材料 | 第28页 |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28-32页 |
第四章 “记录与表征”的内涵 | 第32-46页 |
一、“记录与表征”的涵义 | 第32-33页 |
二、“记录与表征”的意义 | 第33-38页 |
三、“记录与表征”的形式 | 第38-46页 |
第五章 幼儿“记录与表征”的不同水平及其表现特征 | 第46-62页 |
一、记录的任务意识 | 第46-48页 |
二、语言的表征能力 | 第48-49页 |
三、记录与表征的对象 | 第49-51页 |
四、记录与表征的内容 | 第51-56页 |
五、记录与表征的形式 | 第56-62页 |
第六章 促进幼儿“记录与表征”能力的支持性策略 | 第62-69页 |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记录表征的兴趣和意识 | 第62页 |
二、帮助幼儿与物体及材料充分互动,丰富科学知识经验 | 第62-63页 |
三、创造思维交锋的平台,引发幼儿与他人的分享交流 | 第63-64页 |
四、适当的干预和介入,引导幼儿伴随探索过程展开记录与表征 | 第64-65页 |
五、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录与表征,培养思维的多元性和创造性 | 第65-66页 |
六、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不同的记录对象、方式及工具 | 第66-68页 |
七、将记录与表征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中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一:情境访谈工具 | 第75-77页 |
附录二:幼儿教师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