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1页
     ·理论意义第9-10页
     ·政策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7页
     ·公共空间第11-13页
     ·社区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第13-14页
     ·公共空间对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第14-17页
第2章 研究设计与理论选择第17-23页
   ·研究设计第17-21页
     ·基本概念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理论选择第21-23页
     ·交往与空间理论第21-22页
     ·交往与空间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第22-23页
第3章 两社区及人际关系现状的对比情况第23-33页
   ·社区概况和选择原因第23-25页
     ·两社区基本概况第23-25页
     ·选择两社区的原因第25页
   ·不同社区人际关系现状的对比第25-32页
     ·人际关系模式: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第25-29页
     ·人际关系程度:表面接触与轻度卷入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两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41页
   ·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测量方式第33-34页
   ·居民人际网络的测量第34-36页
     ·居民的个人网络规模:基本一致第34页
     ·居民的网络密度:差异较大第34-36页
   ·居民互动情况的测量第36-37页
     ·居民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与单一化第36页
     ·居民互助情况:习惯性与偶然性第36-37页
   ·人际互动与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5章 社区公共空间对居民社会活动的影响第41-51页
   ·“交往与空间”视角下的两社区分析第41-45页
     ·公共空间与必要性活动第41-42页
     ·公共空间与自发性活动第42-44页
     ·公共空间与社会性活动第44-45页
   ·公共空间功能与居民需求比较第45-49页
     ·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提供第45-46页
     ·社区居民人际交往需求第46-48页
     ·功能提供与需求的匹配性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结论与建议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 1第55-57页
附录 2第57-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教育纠纷及其“缠讼”的解决机制研究
下一篇:关于国企“买断”职工社会地位复原的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