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黄瓜花叶病毒 | 第14-21页 |
·黄瓜花叶病毒病毒结构及基因组功能 | 第14-16页 |
·黄瓜花叶病毒2b蛋白功能 | 第16-19页 |
·黄瓜花叶病毒2b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19-21页 |
·拟南芥核输入蛋白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拟南芥核输入蛋白 | 第21-22页 |
·核输入蛋白介导的核质转运分子机制及调控方式 | 第22-23页 |
·拟南芥核输入蛋白与植物病毒蛋白的互作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拟南芥核输入蛋白alpha基因的克隆 | 第25-3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5-32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酶与试剂 | 第25-26页 |
·拟南芥核输入蛋白alpha基因的克隆 | 第26-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拟南芥总RNA提取及mRNA纯化 | 第32-33页 |
·拟南芥importinalpha基因扩增结果 | 第33页 |
·克隆和测序结果 | 第33-3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CMV2b蛋白与拟南芥核输入蛋白alpha的互作检测 | 第37-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7-44页 |
·细菌、质粒和植物 | 第37页 |
·酶与试剂 | 第37-38页 |
·诱饵蛋白pGBKT7-Fny2b/pGBKT7-LS2b质粒构建 | 第38-39页 |
·酵母菌株保存 | 第39页 |
·酵母双杂交操作 | 第39-40页 |
·诱饵载体pGBKT7-2b毒性及自激活检测 | 第40-41页 |
·酵母双杂交互作分析 | 第41页 |
·BiFC克隆构建 | 第41-42页 |
·阳性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42-43页 |
·农杆菌侵润接种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荧光双分子互补实验检测结果 | 第48-5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2b蛋白核定位信号在拟南芥核输入蛋白alpha与2b互作中的作用 | 第55-6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7页 |
·菌体、植物材料 | 第55页 |
·酶与试剂 | 第55页 |
·Fny2b蛋白核定位信号突变体构建 | 第55-57页 |
·阳性质粒转化农杆菌及农杆菌共注射接种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Fny2b蛋白核定位信号突变体overlappingPCR结果 | 第57-58页 |
·Fny2b蛋白核定位信号突变体克隆和测序的结果 | 第58-59页 |
·荧光双分子互补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IMPa2的瞬时表达增强CMV2b细胞核定位和致病性 | 第62-6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植物材料 | 第62页 |
·酶与试剂 | 第62页 |
·农杆菌瞬时表达及GFP荧光观察 | 第62-63页 |
·拟南芥接种Fny-CMV2bNLS病毒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IMPa2、IMPa3和IMPa6瞬时表达对Fny2b蛋白核定位的影响 | 第63-64页 |
·IMPa2过表达对Fny2b介导致病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拟南芥突变体接种Fny-CMV2bNLS病毒症状差异 | 第65-6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拟南芥核输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组织特异性研究 | 第68-7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8-71页 |
·植物材料 | 第68页 |
·酶与试剂 | 第68页 |
·亚细胞定位克隆构建 | 第68-69页 |
·组织特异性克隆构建 | 第69-70页 |
·亚细胞定位阳性克隆质粒及组织特异性阳性克隆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70页 |
·GFP-IMPa融合蛋白的瞬时表达和亚细胞定位观察 | 第70页 |
·IMPa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突变体 | 第70-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GFP融合的IMPa蛋白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1-73页 |
·亚细胞定位荧光检测结果 | 第73-74页 |
·IMPa启动子组织特异性克隆构建 | 第74-75页 |
·小结与讨论62 | 第75-76页 |
总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