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作用机理与模拟仿真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English Catalog | 第12-16页 |
1 绪论 | 第16-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20-22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 第23-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7-39页 |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 | 第27-35页 |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30-35页 |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探索情况 | 第35-37页 |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情况 | 第35-36页 |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情况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生态城市建设作用机理 | 第39-59页 |
·结构协调机理 | 第39-46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结构框架 | 第39-43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结构流程 | 第43-44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逻辑关系 | 第44-45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总量函数 | 第45-46页 |
·熵变耦合机理 | 第46-53页 |
·熵变模型及假设条件 | 第47-49页 |
·熵变模型衍生出的若干推论 | 第49-51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的突变特征和临界选择 | 第51-53页 |
·动力协同机理 | 第53-57页 |
·基于共同价值的协同动因 | 第53-54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动力协同作用关系 | 第54-56页 |
·协同成本与潜在冲突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4 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 第59-72页 |
·基本概况 | 第59-64页 |
·地理区位和行政区划 | 第59-60页 |
·历史沿革 | 第60页 |
·资源条件 | 第60-62页 |
·经济发展 | 第62-63页 |
·社会进步 | 第63-64页 |
·生态城市建设情况 | 第64-70页 |
·措施与效果 | 第64-65页 |
·问题与差距 | 第65-68页 |
·机遇与挑战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5 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 | 第72-9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72-77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72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 第72-7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确定 | 第73-7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76-77页 |
·评价模型和权重的确定 | 第77-79页 |
·评价模型 | 第77-78页 |
·层次权重 | 第78-79页 |
·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79-90页 |
·评价内容 | 第79-80页 |
·数据来源 | 第80页 |
·评价结果 | 第80-85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85-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系统模拟仿真 | 第91-120页 |
·仿真建模思路 | 第91-94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思考和分析 | 第91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仿真依据 | 第91-92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仿真目的 | 第92-93页 |
·生态城市建设系统仿真技术路线 | 第93-94页 |
·仿真建模准备 | 第94-96页 |
·仿真系统边界界定 | 第94页 |
·仿真系统参数来源 | 第94-95页 |
·仿真软件的选择 | 第95页 |
·仿真系统因果关系回路分析 | 第95-96页 |
·仿真模型构建 | 第96-104页 |
·人口子系统结构流图与方程式 | 第96-98页 |
·经济子系统结构流图与方程式 | 第98-100页 |
·资源子系统结构流图与方程式 | 第100-101页 |
·环境子系统结构流图与方程式 | 第101-104页 |
·仿真模型检验 | 第104-106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0页 |
·人口子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7-108页 |
·经济子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8-109页 |
·资源子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9页 |
·环境子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0页 |
·系统仿真调控 | 第110-119页 |
·调控的原则与目标 | 第110页 |
·调控方案 | 第110-118页 |
·调控措施 | 第118-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7 健全完善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 第120-131页 |
·建设健康可持续的生态城市经济保障体系 | 第120-122页 |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 第120-122页 |
·发展低碳经济 | 第122页 |
·建设高效民主的生态城市政治保障体系 | 第122-124页 |
·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 | 第122-123页 |
·完善资金筹措保障机制 | 第123页 |
·构建高效管理机制 | 第123-124页 |
·建设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环境保障体系 | 第124-126页 |
·科学布局城市环保设施 | 第124-125页 |
·综合整治环境污染 | 第125页 |
·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 第125-126页 |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 | 第126页 |
·建设监管有序的生态城市法治保障体系 | 第126-128页 |
·健全完善生态法律法规 | 第127页 |
·实现生态的执法、司法保护 | 第127页 |
·提高公众生态守法意识 | 第127-128页 |
·完善生态法律保护监督机制 | 第128页 |
·建设多元创新的生态城市文化保障体系 | 第128-129页 |
·树立先进的生态价值观 | 第128页 |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与生态消费模式 | 第128-129页 |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 第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结论 | 第131-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0页 |
附表 | 第140-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