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中继信道的量子安全通信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量子安全通信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量子中继通信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第22-23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3-25页 |
| 2 量子信息基础 | 第25-44页 |
| ·量子信息基本概念 | 第25-32页 |
| ·量子比特 | 第26-29页 |
| ·量子纠缠 | 第29-30页 |
| ·量子测量 | 第30-32页 |
| ·量子通信 | 第32-39页 |
| ·量子通信系统模型 | 第32-33页 |
| ·量子信道 | 第33-34页 |
|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 第34-35页 |
| ·量子隐形传态 | 第35-37页 |
| ·量子中继通信 | 第37-39页 |
| ·量子通信协议 | 第39-43页 |
| ·BB84协议 | 第39-40页 |
| ·B92协议 | 第40-42页 |
| ·EPR协议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3 量子中继安全通信机制 | 第44-70页 |
| ·基于空时编码的量子中继协作通信 | 第44-57页 |
| ·经典的及量子的中继协作通信模型 | 第44-45页 |
| ·量子中继协作通信方案 | 第45-50页 |
| ·量子中继系统扩展原理 | 第50-52页 |
| ·通信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54-57页 |
| ·基于噪声量子信道的量子中继通信 | 第57-64页 |
| ·初始化 | 第57-58页 |
| ·概率的量子中继通信系统 | 第58-61页 |
| ·通信性能分析 | 第61-62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62-64页 |
| ·基于纠缠量子信道的量子中继通信 | 第64-69页 |
| ·基于非最大纠缠信道的量子态分配 | 第64-66页 |
| ·基于非最大纠缠信道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66-68页 |
| ·基于超纠缠信道的量子隐形传态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4 量子网络安全通信机制 | 第70-93页 |
| ·基于量子隐形传态的MIMO通信机理 | 第70-77页 |
| ·MIMO量子通信原理 | 第71-72页 |
| ·MIMO量子通信方案 | 第72-74页 |
| ·通信性能分析 | 第74-76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76-77页 |
| ·基于非最大纠缠信道的双用户量子隐形传态系统 | 第77-80页 |
| ·双用户量子隐形传态机理 | 第77-78页 |
| ·双用户量子隐形传态方案设计 | 第78-80页 |
| ·基于量子中继信道的网络通信 | 第80-91页 |
| ·基于量子中继信道的数据分组传输 | 第81-84页 |
| ·分组数据的恢复 | 第84-87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87-89页 |
| ·性能与效率分析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5 量子中继通信系统信道容量 | 第93-108页 |
| ·量子中继信道模型 | 第93-96页 |
| ·单中继量子通信模型 | 第94页 |
| ·多中继量子通信模型 | 第94-96页 |
| ·量子通信系统的常见信道容量 | 第96-98页 |
| ·隐私容量 | 第97页 |
| ·辅助容量 | 第97-98页 |
| ·量子中继信道容量 | 第98-103页 |
| ·量子单中继信道容量 | 第99页 |
| ·量子串联多中继信道容量 | 第99-100页 |
| ·量子并联多中继信道容量 | 第100页 |
| ·量子中继信道容量下界 | 第100-103页 |
| ·去极化量子中继信道容量分析 | 第103-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 6 基于量子密码系统的量子签名机制 | 第108-135页 |
| ·量子签名 | 第108-110页 |
| ·量子签名机理 | 第109页 |
| ·量子签名的安全性 | 第109-110页 |
| ·基于纠缠态消息的多方量子群签名 | 第110-118页 |
| ·初始化 | 第111-112页 |
| ·量子群签名的生成 | 第112-114页 |
| ·签名的验证 | 第114-116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116-118页 |
| ·(t,n)门限的多方量子群签名 | 第118-124页 |
| ·初始化 | 第118-119页 |
| ·(t,n)门限签名的生成 | 第119-121页 |
| ·签名的验证 | 第121页 |
| ·效率分析 | 第121-122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122-124页 |
| ·基于多数据的批量代理量子盲签名 | 第124-134页 |
| ·批量代理量子盲签名原理 | 第125-126页 |
| ·初始化 | 第126页 |
| ·第一次量子盲签名 | 第126-128页 |
| ·量子盲签名的验证 | 第128-129页 |
| ·批量代理量子盲签名 | 第129-130页 |
| ·效率分析 | 第130-131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131-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35-138页 |
| ·本文的总结 | 第135-136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36-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第149-153页 |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