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第10-13页
  一、 其他省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本省的研究现状第12页
  三、 结论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页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第15-22页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第15-18页
  一、 健康的一般含义与标准第15-16页
  二、 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第16-17页
  三、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第17-18页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意义第18-22页
  一、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19页
  二、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和长期稳定第19-20页
  三、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他们自身的健康和家庭幸福第20页
  四、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整个教育团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20-22页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测量第22-29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22-23页
  一、 研究对象及施测第22页
  二、 量表介绍第22-23页
 第二节 测量统计第23-29页
  一、 SCL-90测量统计第23-27页
  二、 EPQ测量统计第27-28页
  三、 测量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第29-41页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测量结果分析第29-32页
  一、 各因子的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第29-30页
  二、 专职与兼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第30页
  三、 不同性别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第30-31页
  四、 不同学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第31页
  五、 不同年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第31-32页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第32-36页
  一、 工作压力大,躯体化表现、强迫感明显第32-33页
  二、 工作满意度低,表现出压抑、情绪低落第33-34页
  三、 对前途感到迷茫,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第34页
  四、 工作期望与实际回报差距大,挫折感时常发生第34-35页
  五、 人际关系不融洽,孤独感明显第35-36页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41页
  一、 辅导员自身的因素第36-38页
  二、 社会因素第38页
  三、 与高校学生工作多样化,复杂化有关第38-39页
  四、 与高校辅导员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关第39-40页
  五、 与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有关第40-41页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第41-50页
 第一节 发挥辅导员自身心理调适的作用第41-43页
  一、 辅导员自身心理调适的意义第41页
  二、 辅导员自身心理调适的方法第41-43页
  三、 辅导员自身心理调适注意事项第43页
 第二节 学校要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第43-45页
  一、 把好辅导员入门关,完善辅导员准入制度第43-44页
  二、 建立常规的专业培训机构第44页
  三、 建立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平台第44-45页
 第三节 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第45-46页
  一、 加快辅导员队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结构的形成第45页
  二、 加快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的步伐第45-46页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工作保障制度第46-48页
  一、 完善辅导员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第46-47页
  二、 建立辅导员心理教育与干预机制第47-48页
 第五节 引起社会及家庭对辅导员工作的关注第48-50页
  一、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第48页
  二、 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第48-49页
  三、 争取辅导员家人的谅解与支持第49-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一、 研究结论第50页
 二、 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50-51页
附录第51-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一、 著作类第58页
 二、 论文类第58-60页
 三、 外文类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为例
下一篇:我国高校区域布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