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少数民族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质量研究--理论探索与田野呈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论第11-36页
   ·研究背景第11-14页
     ·论题缘起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研究思路与视角第14页
   ·文献综述第14-28页
     ·双语教育研究文献第14-23页
     ·“双语教师质量”直接相关文献第23-28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原则第28-30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8-29页
     ·研究原则第29-30页
   ·研究范式与方法第30-33页
     ·概念分析第30-31页
     ·质性研究第31-32页
     ·资料收集方式第32-33页
   ·相关概念的阐释第33-34页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第33-34页
     ·藏汉双语教育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一篇 概念分析:关键概念的理论思辨第36-79页
 第一章 “双语教师”说第36-58页
   ·“双语教师”是谁第36-43页
     ·“双语教师”概念质疑第37-41页
     ·理解范式下的“双语教师”第41-43页
   ·“双语教师”名之衍变第43-49页
     ·“少数民族教师”第44-45页
     ·曲折阶段第45-46页
     ·由“少数民族教师”向“双语型”教师过渡第46-47页
     ·“‘双语文教师’”、“‘双语’教师”第47-48页
     ·“双语教师”第48-49页
   ·双语教师职业分析第49-52页
     ·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期望第50-51页
     ·双语教师专业化的低水平第51-52页
   ·双语教师地位分析第52-56页
     ·双语教师的社会角色期望第52-54页
     ·双语教师的弱势处境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二章 “双语教师质量”释第58-79页
   ·教师质量分析第58-67页
     ·“他”经验阐释第58-64页
     ·“我”理论衍生第64-67页
   ·我国双语教师质量观分析第67-74页
     ·双语教师质量观考察第67-69页
     ·双语教师专业知识观辨析第69-74页
   ·理解范式下的双语教师质量观第74-78页
     ·双语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认识第74-75页
     ·双语教师质量内涵分析第75-76页
     ·双语教师质量评价说明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二篇 田野呈现:关于双语教师质量的个案研究第79-123页
 第三章 个案研究概述第79-92页
   ·个案研究原则第80-82页
     ·典型性特质第80-81页
     ·情境化理解第81-82页
   ·田野基本情况第82-86页
     ·文化与语言概要第83-84页
     ·藏汉双语教育概况第84-85页
     ·田野学校的基本情况第85-86页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86-88页
   ·研究过程概述第88-89页
   ·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四章 双语教师质量的田野解读第92-123页
   ·双语教师理论性专业知识的田野分析第92-102页
     ·教师的双语言知识第93-99页
     ·教师的双专业知识第99-102页
   ·双语教师实践性专业知识的田野分析第102-120页
     ·教师的自我知识第102-105页
     ·教师的学生知识第105-110页
     ·教师的情境知识第110-112页
     ·教学策略性知识第112-116页
     ·教师的反思知识第116-118页
     ·教师信念第118-120页
   ·田野调查总结第120-122页
     ·双语教师质量的内容类型第120-121页
     ·双语教师质量的内容创生第121-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三篇 行为策略:双语教师质量研究的结论与政策性建议第123-131页
 第五章 双语教师质量研究的结论和政策性建议第123-131页
   ·双语教师的内涵第123-124页
   ·双语教师质量的内涵第124-125页
   ·双语教师质量研究的政策性建议第125-128页
     ·提高双语教师社会地位第125页
     ·更新双语教师培训模式第125-126页
     ·完善双语教师聘任和评价制度第126-127页
     ·改进双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第127-128页
     ·提升学校内部的双语教育认知第128页
   ·关于双语教师质量研究的反思第128-130页
     ·关于研究作用的反思第128-129页
     ·关于研究理念的反思第129-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结语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9页
附录第139-151页
后记第151-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土意识变迁与乡土书写--黑龙江乡土教材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下一篇: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经济发展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