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语音形态研究--以汉语歌唱中的“声调”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声调的本质特征与语音形态 | 第7-21页 |
一、声调音高特征与旋律运动 | 第8-10页 |
二、声调音长特征与旋律运动 | 第10-13页 |
三、声调调值特征与音区连贯 | 第13-15页 |
四、声调调值音高与音节连接 | 第15-17页 |
五、声调调值结构与语音运动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声调的音响特征与语音形态 | 第21-27页 |
一、歌唱中阴平调的发声特点 | 第21-23页 |
二、歌唱中阳平调的发声特点 | 第23-24页 |
三、歌唱中上声调的发声特点 | 第24-25页 |
四、歌唱中去声调的发声特点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声调的韵律特征与语音形态 | 第27-47页 |
一、声调的重音化与语音形态 | 第27-36页 |
1、声调重音化的表现手法 | 第28-31页 |
2、声调重音化的表现形态 | 第31-36页 |
二、声调的节奏化与语音形态 | 第36-42页 |
1、轻快节奏中的声调形态 | 第38页 |
2、沉稳节奏中的声调形态 | 第38-39页 |
3、舒缓节奏中的声调形态 | 第39页 |
4、强疾节奏中的声调形态 | 第39-41页 |
5、弹性节奏中的声调形态 | 第41-42页 |
三、声调的语调化与语音形态 | 第42-47页 |
1. 声调与语调的关系 | 第43页 |
2. 两种语调形态中的声调特征 | 第43-47页 |
第四章 歌唱语音形态与声调关系的案例分析 | 第47-63页 |
一、《槐花几时开》的语音形态分析 | 第47-51页 |
二、《脚夫调》的语音形态分析 | 第51-53页 |
三、《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语音形态分析 | 第53-59页 |
四、《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语音形态分析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