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中国色彩文化与色彩意象 | 第9-12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五色意象观的数字化发展与五行调色盘的建立 | 第17-35页 |
| ·五色意象观数字化发展与五行调色盘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促进五色意象观的“读图时代”新发展 | 第17页 |
| ·促进五色意象观融入当代数字产品设计 | 第17-18页 |
| ·传统五色意象观考察及可视化设计 | 第18-27页 |
| ·阴阳五行中的五色意象 | 第18-23页 |
| ·儒家思想中的五色意象 | 第23-24页 |
| ·道家思想中的五色意象 | 第24-27页 |
| ·禅宗思想中的五色意象 | 第27页 |
| ·数字化五行调色盘设计 | 第27-33页 |
| ·五色意象观在当代数字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 ·五色意象观在当代数字设计领域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 ·“一花一世界”五行调色盘设计方案 | 第29-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传统色彩意象梳理与当代色彩意象挖掘 | 第35-39页 |
| ·梳理传统色彩意象与挖掘当代色彩意象的目的及意义 | 第35-36页 |
| ·整理零散的色彩意象文化 | 第35页 |
| ·挖掘当代的色彩意象主题 | 第35-36页 |
| ·传统色彩意象的数据化梳理 | 第36页 |
| ·传统色彩意象的梳理方法 | 第36页 |
| ·传统色彩意象的数据化信息表 | 第36页 |
| ·当代色彩意象的挖掘 | 第36-38页 |
|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的当代色彩意象挖掘方法 | 第36-37页 |
| ·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色彩意象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传统与当代色彩意象维度的对比研究 | 第39-55页 |
| ·研究及对比传统与当代色彩意象维度的目的及意义 | 第39-40页 |
| ·建立传统色彩意象维度模型 | 第40-43页 |
| ·传统色彩意象维度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40-41页 |
| ·传统色彩意象维度模型 | 第41-43页 |
| ·建立当代色彩意象维度模型 | 第43-50页 |
| ·当代色彩意象维度模型的研究思路 | 第43-44页 |
| ·“尊卑贵贱”意象十色排序测试 | 第44-45页 |
| ·“贵贱”意象色彩排序测试 | 第45-46页 |
| ·“雅俗”意象色彩排序测试 | 第46-47页 |
| ·“性别”意象色彩排序测试 | 第47-48页 |
| ·当代色彩意象维度模型 | 第48-50页 |
| ·传统与当代色彩意象维度的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 ·当代“尊贵低贱”正色间色意象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 ·当代“贵贱”色彩意象变化分析 | 第51页 |
| ·当代“雅俗”色彩意象变化分析 | 第51-52页 |
| ·当代“性别”色彩意象变化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推广中国色彩意象文化的数字化产品“颜色笔记”的设计研究 | 第55-69页 |
| ·设计推广中国色彩意象文化的数字化产品的目的及意义 | 第55页 |
| ·目标用户与需求分析 | 第55-59页 |
| ·目标用户角色定义 | 第55-56页 |
| ·目标用户研究与需求分析 | 第56-59页 |
| ·产品核心价值挖掘 | 第59页 |
| ·产品信息架构设计 | 第59-62页 |
| ·颜色故事 | 第60页 |
| ·配色集 | 第60页 |
| ·意象读图 | 第60页 |
| ·我的笔记 | 第60-62页 |
| ·产品设计方案 | 第62-68页 |
| ·产品交互流程 | 第62页 |
| ·颜色故事 | 第62-65页 |
| ·配色集 | 第65-66页 |
| ·意象读图 | 第66-67页 |
| ·我的笔记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 第69-70页 |
| ·需要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附录 | 第73-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