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微博的涵义、特点、作用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第18-30页 |
一、微博的发展概况与涵义 | 第18-21页 |
(一) 微博的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二) 微博的涵义 | 第20-21页 |
二、微博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 第21-25页 |
(一) 微博的特点 | 第21-23页 |
(二) 微博的主要作用 | 第23-25页 |
三、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第25-30页 |
(一) 微博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空间 | 第26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微博的内容 | 第26-27页 |
(三) 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内容及其特征 | 第30-40页 |
一、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 | 第30-32页 |
(一) 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 | 第30-31页 |
(二) 微博的功能的含义 | 第31-32页 |
(三)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 | 第32页 |
二、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内容 | 第32-37页 |
(一) 导向功能 | 第32-33页 |
(二) 协调功能 | 第33-34页 |
(三) 沟通功能 | 第34-35页 |
(四) 同化功能 | 第35-36页 |
(五) 整合功能 | 第36-37页 |
三、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特征 | 第37-40页 |
(一) 多样性 | 第37页 |
(二) 渗透性 | 第37-38页 |
(三) 动态性 | 第38页 |
(四) 隐匿性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现状分析 | 第40-56页 |
一、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40-45页 |
(一) 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 | 第41-43页 |
(二) 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速度 | 第43-44页 |
(三) 搭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 第44-45页 |
二、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45-50页 |
(一)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得以充分重视 | 第45-46页 |
(二) 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运营状况不尽人意 | 第46-47页 |
(三) 娱乐化倾向制约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 第47-48页 |
(四) 伦理失范行为阻碍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 第48-49页 |
(五)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乏配套评估体系 | 第49-50页 |
三、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制约因素 | 第50-56页 |
(一) 理论成果支撑乏力 | 第50-51页 |
(二) 微博自身局限性带来负面影响 | 第51-52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欠佳 | 第52-53页 |
(四)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优化策略 | 第56-68页 |
一、重视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56-58页 |
(一) 加强对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研究 | 第56-57页 |
(二) 推进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应用 | 第57页 |
(三) 遵循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原则 | 第57-58页 |
二、完善微博自身机制建设 | 第58-60页 |
(一) 加强信息把关机制 | 第58-59页 |
(二) 建立微博运行机制 | 第59-60页 |
(三) 健全微博法制机制 | 第60页 |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平台 | 第60-63页 |
(一) 定期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 第61页 |
(二) 适时组织热门话题讨论 | 第61-62页 |
(三) 构建全员育人的微博群 | 第62-63页 |
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性作用 | 第63-65页 |
(一) 树立“微时代”工作新理念 | 第63页 |
(二) 培养并管理众多粉丝 | 第63-64页 |
(三) 提升运用微博的综合能力 | 第64-65页 |
五、提高微博用户的整体素质 | 第65-68页 |
(一) 提升微博用户的网络媒介素养 | 第65-66页 |
(二) 增强微博用户的自我调控素质 | 第66页 |
(三) 培养微博用户的自主平等意识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